历史上哪四位皇帝曾经御笔点注道德经上的大道至简之句

《道德经》:四位皇帝的注解之旅

自公元前492年老子著作《道德经》以来,这部古籍被认为是“大道至简”之书,历来备受尊崇。从战国时期韩非的《解老》、《喻老》,到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这四位皇帝御笔点注,每一代人的理解与时代背景都有着不同的色彩。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对老子的尊崇达到了顶峰,他不仅每晚对老子顶礼膜拜,还三次给老子封爵加号,并下诏全国增建老子庙宇。他的《道德真经注》和《道德经义疏》,以务实主义为出发点,着重阐述的是治国理身的理论,从而使得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自始至终尊老奉道的王朝。

宋徽宗赵佶则利用道教神话去神化自己,他亲作《天降临示见记》,颁示全国,大肆宣传天神降临之事,命建真宫,以迎天神降临。当金军大举南侵,徽宗仍在宫内设坛企图借助道士的神鬼之术退兵,但最终导致了北宋灭亡和徽钦二帝被掳。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平民,但他却喜爱读《道德经》,并且在他当皇帝的第六年御笔亲注。在序言中他详细记述了自己读《道德经》的过程。他崇尚节俭,对包括佛道两教在内的宫宇进行了限制,将儒家思想置于首要位置。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尽管只有23岁就驾崩,但他的御注也留下了一段佳话。四皇帝虽然人生经历各异,对《道德经》的理解与认知也不同,但他们治国理政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给我们许多启示。

鹿邑县委、县为了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以打造老子文化区域特色为主线全面推动工作。在此背景下,他们重新出版重印了四皇帝御注,《 道德经》成为了鹿邑县文化带动发展战略的一环,也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研究史上的盛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