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乐之邦,礼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古代各种重要的祭仪中,音乐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礼记·乐记》中有言:“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古时的仪礼活动常常是为了庆祝重大节日或为重要的事件向天祈福,音乐作为这些活动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传达了古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精神,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道教音乐简称为道乐,是道教表达其宗教信仰、宣扬教理教义的一种艺术手段,也是修道者修身养性的重要行为方式。在斋醮、宣道布道等活动中以及自我修养时,都不能缺少道乐。其中,斋醮音乐又被称作“法场音乐”,集中体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因此民间也有认为 道教音乐就是斋醮音乐说的说法。
随着时间流转,我国历经多个朝代,每一时代都对道乐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发展。唐朝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当时不仅玄宗皇帝亲自创作《霓裳羽衣曲》,文人雅士们也留下了一批著名的 道乐名篇,如司马承祯、李会元所作 的《玄真 道曲》和《大罗天曲》,以及贺知章所作 的《紫清 道曲》和 《上圣 道曲》等。
宋代和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候,对于 Daoism 音樂發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宋朝,有著名文献如 《玉音 法事》,不仅记录了大量唐宋時期50首 Daoism 曲谱,还記述了 Daoism 音樂歷史與基本常識,是Daoism 音樂史上的里程碑。而到了明朝時期,由於規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大明 御制 玄 教樂章》的出現,這部著作使用工尺記譜法記錄14首 Daoist 曲目內容豐富多樣。
從這些歷史資料可以看出,我國傳統音樂包括 DAOISM 音樂,在其漫長且複雜的發展過程中,最终成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精華之一。我們通過 DAOISM 音樂,可以窺視到一個充滿智慧與藝術意境的人類文明故事,它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對生命本質追求無限美好的態度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