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的妻子。她的父亲鲍靓是一位官宦兼道士,他精通天文河图洛书,对医学也有深入研究。鲍靓曾在蒋山遏真人阴长生手下学习尸解术,并多次奉命争战,升至黄门侍郎和南海郡太守。在他的影响下,鲍姑自幼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鮑姑嫁给了葛洪后,与他共同居住在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他们一家人都以炼丹、医术为生活。在这个环境中,鮑姑不仅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还自己研制出了许多新方剂,她尤其擅长灸法,以艾线灸人的赘瘤,一炷即消,疗效显著。她还利用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有“神仙太守”之称。
鮑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广东度过,她行医采药遍及南海县、番禺县等地。人们尊称她为“鲍仙姑”,她的医术也被誉为“神仙之术”。鮑姑最著名的成就是治疗赘疣和赘瘤,用艾线轻轻熏灼,就能使病情立即痊愈。这项技术传到了唐贞元年间,由崔炜传承并推广,使得这项技术得以流传至后世。
鮑姑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她的经验可能通过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被记录下来,该书中有大量针灸治疗方法,其中90余条是关于灸法的,这些都是来自於鮑嬌對醫學貢獻的大量實踐經驗。
鮑嬌不僅是在醫學上的傲人女性,更是一位充满智慧與勇氣的人物。她不畏艱險,在廣州越秀山三元宮修建了祠堂,以紀念她對醫學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