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他们生活的误解。许多人一来到道观,就发现道长们不太热情,甚至不爱说话,于是便推论这些道长都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为了澄清事实,本文根据个人学修经验简单地说明:
一、道长并不“冷”,他的热心肠你可能还会遇见。
有些人总是一副冷面人的样子,他们不是不会笑,而是生性淡漠,只有当事情牵涉到自己利益时才露笑容。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不断提问,如:“没有师承就不能做法事,那么发明道教的人的是谁传授的?他们登坛做法是不是灵验了?”或者“我以为某某天师的话不对,应该这样理解”,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视为无知或挑衅,因此被忽略。这并非拒绝回答,而是一种回应方式。
对于无法言说的秘密,保持沉默就是一种态度。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贬低修行者的泄愤之词,没有合理依据。如果过多解释就会失去“无为”的宗旨,与“有为”相悖,是大忌。
二、遵守口戒律条,你也许不知道,说话多了很容易犯戒。
戒律是规范修行人行为和举止的要求。在汉代《越绝书·内经九术》中,“慎言”被强调。许多经典都对说话进行了规范,比如《老君说五戒》中的“不妄语者”。
三、怕言多有失,对因果承担责任。
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对于自己不懂的事物,通常不会涉及讨论。此外,对于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也避而远之,因为这会带来负面的后果,即使只是意想不到的一句话也可能造成损害。如果人们能够理解这一点,便能更好地与修行者交流,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