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们虽默非仙不食烟火探索自我问天有缘何时

道长之所以不多言,非真仙也。探索自我,问天有缘何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见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修道者生活的误解。许多人来到道观后发现,道长们并不热情,不爱说话,即使被请教问题,也只给几句简短的回答。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些道长们是否真的“不食人间烟火”。然而,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看法,本文根据作者自己的学修经验,对此进行了简单粗浅地说明:

一、 道长冷淡?错了!他们的心善你或许还未遇到机缘。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从不笑的人,他们总是面无表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笑,只是生性淡漠,不轻易露笑容。如果善信福主不断提问或者提出异议,而得到简短回复,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应或态度,因为有些话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理解,有些话只是对普通人的解释而已。

对于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事物,保持沉默也是必要的,因此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清高”的说法。但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贬低修道者的泄愤之词,其理由不足以多作解释。如果过分解释,就会违背修行中的“无为”原则,从而成为有为状态,这在修行中是忌讳的大事。

二、 道长遵守口戒律条。你可能不知道,说多话很容易犯戒。戒律是规范修行人行为和举止的一系列要求,是得到了大多数同行承认并遵循的一套规矩。在汉族文化中,“慎言”这一概念就非常重要,比如《老君说五戒》、《老君戒经》和《初真戒》等经典都强调了说话应当谨慎,不可随意妄语或传播虚假信息。

三、 道长怕言多失责。这一点也与之前所述相符,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因此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问题领域,道长一般不会涉及。此外,对于有损于祖师爷的话题或者社会人生的议题,他们也不参与讨论。这是因为交流时若失口,便难免激动,或许引起负面反应,如听闻者受惑,则按照误传办事,最终遭受因果报应,所以明哲保身才不会多说话,以避免造下恶业。而这样做既能保证自身安全,又符合太上《道德经》的精神——守住中心,不需繁复演绎即可达到心境平静。

了解上述三个原因,我们便明白为什么要尊重那些似乎冷漠的高手,并改变对他们态度最后祝愿天下的善信福主能得闻正教,双修身体与精神,在祥和中享受生命,与大自然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