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能踏雪霜,毛皮御寒风。饮草而食水,跃足自立,是为马之本性。虽有华丽之台,安详之厩,无益于马。如鸟欲飞,不需金笼;伯乐虽善治马,却烧烙剔毛,刻指缝头,以装扮其形。在人们看来,伯乐可敬,但对马来说,只是束缚和苦役。
在德行昌盛的时代,与禽兽同居,与万物相处,不知君子小人何为?与无知者同一境界,其德不离本真;与无欲者共一朴素,是谓纯粹朴实。保持自然本性的民性得以实现。
道乃生养万物之德,将此道悟透,则少私寡欲,可返璞归真,回归最初的本源。在原始社会中,当人们尚未拥有私心时,没有欺诈、隐瞒,更无阶级差异,全人类只求生存。而随着生产力提升,有了剩余资源,便产生贫富、阶级分化,也出现了人与人间的差别,使生存成为次要问题,而获取更多成为主要追求。
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原是为了生存所需,如砍伐树木取材或采集柴火,但现今已演变为单方面地过度开发,大自然中的生物天性被磨灭,即使是植物也难逃其咫尺。此外,对他人的天性亦遭忽视,如父母常见孩子即便做错事也不加干预,但又因一次失误就责骂打骂,或将孩子辛勤绘画视作胡乱涂抹,这种待遇是否合适?
我们应意识到,每个成长过程中都有想象力的发育,而成人则受限于知识禁锢。如果因书本、学校和工作环境等限制否定孩子的一切,那就是抹杀他们的天赋。本质上,由于私欲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的平衡关系,因此庄子在《庄子·外篇·马蹄》中表达了一种对和谐共存美好的憧憬,并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要自我中心,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