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是道教创始人吗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九探寻自然中的答案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泪渚涯#1之问,不辩牛马。〔注〕言其广也。〔疏〕河,孟津也。泾,通也。泪,岸也。涯,际也。渚,洲也,大水生於春而旺於秋,所以秋时而水至也。

既而凡百川谷皆灌注黄河通流盈满,其水甚大涯崖旷阔洲渚迢遥,使隔水远看不辨牛马者。此乃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北海东面视,不见水端,是以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东於教。此乃物各有极故知分故可与言理。

今尔出乎涯埃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此乃鄙里之谈未为通论耳。而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义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一难穷我非至于子之一门则始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一家。

夫世人皆以仲尼删定《六经》为多闻博识,而伯夷让国清康其义可重复有通人达士议论高谈,以伯夷义为轻仲尼闻为寡即河伯尝闻窃未 之信。今见大海之一宏博浩汗难穷方觉昔所闻谅不虚矣。

此乃庄子发德音所用喻意在示小对待大的态度要适当且不能过度自视过高或自视过低反思自己位置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以及对比其他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宇宙间万象千变万化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个人地位和认识界限的深刻洞察力。这段文字展现了一种超越狭隘、偏激思想的宽容和包容精神,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从实际世界中学习到的智慧,即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衡量自己,并尊重他人的不同立场和理解,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生智慧。在这段文本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深邃、平衡、宽容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各种知识与经验,从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