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马蹄无为才能无所不为顺其自然知此知彼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马蹄踏碎了霜雪,马毛抵挡了寒风,它吃草喝水,一跃千里,这是马的本性。即使有人为它建起高台、精美的厩舍,对于这匹奔放自由的动物来说,都不过是一场无用的盛宴。

伯乐自诩能治马,却只会烧烙、剔毛、刻指,将它们束缚在笼中,用来赶路奔波,不顾它们饥饿和渴望,只为了人类的需要。这样的训练让这些野性的动物失去了天性。

在德行昌盛的时代,每个人与鸟兽混居,与万物同存,不再区分君子小人,因为他们都保持着纯真的本质,没有私欲,也就没有矫饰和虚伪。在这种原始社会中,没有欺骗和隐瞒,更没有阶级差异,每个人的唯一目标是生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资源剩余时,便产生贫富不均,阶级划分,使得人们开始追求更多,而非仅仅生存。

此时,从树木到花草,再到动物,大自然中的每一物种都被视作可供利用的手段。不但要满足基本需求,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以至于大自然与人类之间原本共生的关系变得单方面地成为一种过度开采和获取。大自然中的生物们,如同被迫适应人类意志下的变形,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天性。而且,即便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常常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他们认同我们对行为处事的一套标准,这是否合理?

庄子的这一章节,是对人与自然共存美好憧憬的一个呼唤。他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以免抹杀了他人的天性。这正如我们应当珍惜并尊重大自然,以及珍视那些独特而纯真的存在,就像庄子所描述的人类最初接近大自然的时候那样,那是一个更加平衡和谐共存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