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自然界中无欲则刚之道
秋水涌至,百川汇流,泾河之大,如两泪渚涯#1问,不辩牛马。注疏指出其广阔,而河为孟津,泾为通路,泪为岸际,渚为洲岛,是大水在春生于秋旺盛时期的产物,因此秋季水到。百川汇集黄河,使得河水甚大,以致于岸崖宽阔、洲岛遥远,使得从远处看去,就像牛和马一样不相辨别。
于是河伯自豪地认为天下美好都归于己有。疏解说,他是河神冯夷人,以得道而成仙。在如此广大的环境下,他感到欣喜若狂,因为他认为天下的荣耀都归功于自己。
顺流东行至北海,然后向东望去,但未能看到水的尽头,只见一片茫茫。这时 河伯才转过脸来,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海洋,对着那广阔无垠的景象叹息不已。他感慨万千地说:“世间所说的日月星辰,大多数不过是空谈,我这所谓的大也不过如此。”
接着他又说:“我曾听闻少仲尼轻视伯夷之义,我本不信,但如今亲眼所见,这些小事对我来说微不足道。”疏解说明他在自然界中的境遇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北海若对此做出了评论,说井蛙不能与海相比,因为井蛙只知道自己的小圈子;夏虫不能与冰相比,因为它只了解自己的短暂存在;曲士不能与道相比,因为他们只是偏执于自己的教条。而这些都是因为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极限,没有超越自己范围的小知识,所以无法真正理解大理。
然后北海若继续说:“你虽然生活在边缘,但你的观察能力使你能够理解更深层次的事物。你应该更加高瞻远瞩,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这是因为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情况。
接着文中提到了四海之水,其量浩繁,不知何时会停止,又如何会完全排干;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不会变幻莫测,也不会因春或秋而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难以用量化的手段来衡量它们的强弱。
然后文中引述了庄子的思想,即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每样东西都有其定位,而不是盲目追求绝对化或者极端化。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这一点,那么就能找到平衡,我们的心灵将得到释放,而我们的行为将变得更加合理和可持续。这正是庄子探索的人生哲学——通过超越有限性达到自由和智慧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