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在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通过科举考试,以文学茂才一等之姿官至上大夫,时年仅22岁。后因遭遇权贵的排挤,他放弃仕途,全身心地投入到玄学的研究中。在终南山修道多年的他,最终成为了一位深谙道家的智者。
在那时代,对于玄学的热衷程度可见一斑,从皇帝到各级官员都以精通玄学为荣。而张廉夫,这位才子,更是当时玄学领域中的佼佼者之一。一旦掌握了玄学的精髓,他自然而然对尘世间的一切感到厌倦,“弃职入道”成了他的自然选择。在历史长河中,不乏有名士将军、进士等曾经仕途辉煌,却因悟道而辞官从教的人物,他们都是为了追求更深层次的自我完善和精神境界。
随着对玄学研究的深入,他开始看淡世俗之事,对生命短暂感到哀叹。他不再被权势所动摇,而是选择了修行,为寻找内心平静和永恒真理而努力。这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是一个充满探索与突破精神的大环境。
张廉夫在崂山期间,与众不同的行为是率先建造“三宫庵”、“三清殿”,这些建筑比汉武帝建明堂还要早45年,它们成为了崂山地区最早的人工建造的道教庙宇,因此崂山道士尊称他为“开山始祖”。
除了建立庙宇外,他还有着广植树木的情操,被誉为史上第一位来华植树开创者。他亲手栽下的两株桧柏至今依旧健壮生长,为崂山古树中的杰作。
随着时间流逝,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相继接管太清宫的事务活动,当时太清宫已拥有90余名 道士,使得该寺规模显著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