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殁于何因

唐代大诗人杜甫究竟死于何因,研究者们的意见很不一致。自唐中叶以来,关于杜甫死因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啖牛肉白酒而死”,一是“溺死”,一是“病死”。

据《旧唐书。杜甫传》载:“永泰二年(当作大历五年,即770 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本传的记载也大体相同:“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沉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看来,杜甫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这种说法是有着传统的权威性的。但是,牛肉白酒究竟是怎样致死的呢?这个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不同解释。早在两唐书之前的唐人邓处海在《明皇杂录》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长所厌。

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看得出,两唐书均采此说,只不过没有清楚述明牛肉白酒是怎样致之于死地的罢了。而邓处诲则说得明白:杜甫是吃得过多,胀饫而死的。后来研究杜甫的人,有同意邓说的,有反对邓说的。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于杜甫的死因作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杜甫的确是死于牛肉白酒,不过不是”饫死“,而是由于中毒。郭老的分析看起来是比较科学的:杜甫阻水耒阳的时候,正值暑天,聂令送来牛肉白酒,杜甫一次没有吃完,剩下的由于冷藏的不好而了。腐肉是有毒的,特别是在后24至28小时毒性最烈,能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再加上杜甫年老病多,又有白酒加速毒素在血液中循环,因此吃腐肉白酒中毒而亡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溺死一说,最早见于唐人李观的《杜诗补遗》。这部书里有这样一段话:“甫往耒阳,聂令不礼。一日,过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矣!‘”对于这种说法,众多的人认为纯属无稽之谈,后世有王得臣、黄鹤、邓昂、钱谦益、仇兆鳌诸家纷纷为之辨诬。的确,人们的指责是有道理的,因为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年),他怎能在大历五年(770 年)思念子美呢?虽然如此,也有人想象出杜甫是与屈原一样怀沙自沉了。因为这样正好“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了。不过,这一想象没有丝毫根据,也就不值得深究。

较多的研究者还是坚持杜甫病死湘江舟中的观点,他们对于有关杜甫死因的种种不同记载和传说,都作了一番详细的颇为合乎情理的解释。

大历五年(770 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夜间放火作乱,杀死湖南观察使兼潭州刺史崔瓘。这时,在潭州贫病交加的杜甫仓皇携家眷出逃,准备溯郴水往依在郴州任上的舅氏崔伟。不意行至耒阳县境的方田驿时,突然遇上江水大涨,不能行舟,只得泊于方田。杜甫在这里五六天得不到食物,耒阳县令聂氏闻讯,立即着人送去丰厚食物,并且来书相邀。杜甫作诗感谢,诗题云:“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今。”后因水势不退,诗不能致聂令,只好回头下衡州去了。大水退后,聂令派人在江上寻找杜甫,不见踪迹,即断定杜甫葬身大水,遂建一衣冠墓于耒阳县北,以纪念这位闻名于世的诗人,后来因为有了《明皇杂录》、《杜甫补遗》、新旧《唐书》的记载,所以产生了杜甫啖牛肉白酒而死、溺死等传说。但是,他们的记载毕竟没有杜甫本人诗句和杜氏子孙处理先人丧事经过的事实可信。

杜甫回衡州后,小作停留,然后沿江而下。过洞庭湖时,有《过洞庭湖》诗云:“破浪南风正、回樯畏日斜。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诗中“南风正”、“回樯”等字眼,准确证明了杜甫从上游而下的情景。杜甫一秋一

冬居于舱内,风痹病日益加剧,最后卧病舟中。偏偏这时天不怜人,甫夭亡,于是伟大的诗人便溘然长逝了。如果说杜甫在耒阳殁于牛肉白酒,那么杜诗所记述的这些事实又该作何解释呢?杜甫死后,家人无力归葬,遂暂寝岳阳。43年之后,杜甫孙杜嗣业始从岳阳启其灵榇归到河南偃师,葬于首阳山下。杜嗣业扶榇道出荆州时,拜请元为他的祖父作墓志铭,铭文中有“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有九”(元《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句,这也可以作为杜甫病死湘江舟中的证据。

杜甫是病死舟中,还是殁于牛肉白酒或者葬身郴水,尚不能最后定论,有待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探讨。(李祖辉)

注:据文汇报1990年6 月15日报道:天津市劝业场卫生院主治医生仇化国、杨一工,结合杜甫的作品,从医学角度系统地分析杜甫的生活经历及晚年的健康状况,认为杜甫真正死因是糖尿病。报道说,有关专家认为,仇、杨提出的这个与许多专家、学者不同的结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结果。(施宣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