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饶平山区分布着六百多座土楼圆寨,其中三饶的道韵楼最负盛名。道韵楼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族居八角(八卦)土楼,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奇特的古民居被誉为“民族建筑之花”,不愧是潮汕文化遗产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三代人花110多年建成。
道韵楼规模宏大,站在道韵楼正门洞前向上望,要仰着头才能见到墙体同蓝天接触的一线。墙壁都是土的泥土和砖头砌成,斑斑驳驳、坑坑洼洼的墙体就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脸。据了解,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道韵楼历经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始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成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前后花了110多年的时间才建成。
过去没什么机械工具,可以想象这座巨大而精致的“土堆”花去不少人的心血。据道韵楼导游介绍,道韵樓樓體周長328米(不包括周圍圍屋),內切圓直徑101.1米,牆厚1.6米,高11.5米,大約10000平方米,如加上圍屋則約15000平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正八角形土樓。樓內有住房72間(正房56間,角房16間),每間隔皆三進兩天井深29米。
记者看到,每间房屋都有一定的空间布局,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此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比如第三层前的廊子,以及木栏屏和活动木雕隔扇等,都非常精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称它为“民族建筑之花”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些,它们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地方,比如埕左右两公用的水井象征“两仪”,以及围屋上的爻画设计。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感受到其庞大规整之美、结构对称美、一环廊划一之美,以及雕梁画栋之美。这使得它成为一个完美结合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地方住宅。
此外,这些建筑也展现了一种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现代建筑施工提供启示。此外,由于其坚固耐久的地基和结构,它在历史上甚至经受过地震考验,而依然保持完整无损,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效应。在功能上,它具有防兽害、防匪盗、防兵乱、防地震等多重功能,使其在当时成为一种先进的人类居住设施。
总结来说,由于这些原因,加上它作为历史、文化、民俗观光胜地吸引专家学者和游客参观,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民居四大特点中的缩影:诗意十足,如同古代诗词一般;又融合了科技与艺术,让我们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之间微妙的情感共鸣;同时,它还展现出了强烈的手工艺精神,用泥土石块创造出如此壮丽景色;最后,其坚固耐久的地基使得这一作品能够跨越数百年的风雨考验而存活下来,是真正值得赞叹的一笔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