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诗:至道至无,至无非物;至德至畜,自生不息; 至仁至积,恩重情深; 至义至宜,合于众适。君子重义,财散情聚,小人重利,财聚情散。愚者所犯,先迕后合;言而无信,不知所止,用之丧躯;圣人知权,更进更退,不言而信,不期而当,有知所以止真情窟。利害相反祸福相倾不可不察不得不慎。
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则通功易食而道达矣。
(默希子注) 道者物之所用也德者生之所扶也仁者积恩之证也义者比於心而合於众适也四者皆用以处世修身不可失也故上世守德下世绳绳唯恐失仁故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观其所惧祸福异矣
老曰事或欲利则足以害事或欲害则足以利夫病温强食疾病渴强饮寒此众养良医所以为病悦目悦心愚道所 利有道避圣先迕后合众先合后迕故祸福门口难察
老曰有功离仁義即見疑有罪有仁義必見信故仁義常順天下尊爵然智計雖多計無益國心周主則身存百言百計常不當舍趨審仁義為臣圖國解難骄王尊己乃不能成為臣圖國解難骄王尊己乃不能成
老曰教本乎君 子 小民受澤 利本乎小民 君 子享業 使 君 子 小 人 各 得 其 宜 則 通 功 易 食 而 道達 也
(默希子的批语) 老子的意思是說,有了功勞就會離開仁義,這樣的人會被眾人質疑,但如果有人犯罪卻又行仁義,那麼他就會受到眾人的信任和尊敬。因此,在處理國家大事時,就應該遵循這些原則,因為這是保持社會秩序和穩定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單純追求個人榮耀或財富。在治理國家時,如果過度追求私慾,就會導致國家的衰敗,而過分忌諱別人的看法,也可能導致智慧的喪失,因此應該尋找一種平衡點,以確保國家的長久存在。而且,這些原則並不是只適用於統治者的身上,它們同樣適用於普通人民,即使是一個農夫,他也有責任遵循這些原則來維持家庭生活與社區關係。
要知道,這世界充滿了對立和衝突,但正如水流般廣闊,一個好的領袖需要像父親一樣愛護他的孩子,而一個賢明的統治者需要像母鹿一樣養育他的羊群。他們都不在乎回報,只是在履行他們天生的職責。如果領袖因為自己的力量和成就感到驕傲,那麼他就沒有真正做好領導工作。他們應該更加專注於使用最優秀的人才,並讓他們自由發揮,而不是僅僅依賴自己的權力和能力來決定一切。此外,他們還應該明白到,最好的政策往往是那些能夠獲得大家支持和喜愛的事情,而且透過觀察事情的起始,可以預測它最終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