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见
道教对于老子的神化,是持续千余年的一项庞大工程,这项工程是由历朝历代教内和朝廷、社会共同完成的。最早对老子地神化,应该是从孔子和庄子开始的。《史记》云: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这就是“犹龙之叹”的来源。
后世有些老子的画像、塑像的形貌,也是有意无意地融入龙的一些面貌特征来创作的。在《南华经·大宗师》里,对“真人”表达了极高的赞誉。而在《南华经·天下》里,庄子叹道“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汉初黄老道盛行,老子的地位一再攀升,更具有了神秘、传奇的色彩。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莫知其所终。”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岁。”这对于修道养生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对于 老子的寿命问题,《列仙传》中亦有不同的说法: “或言八十九岁,或言一百二十岁。”
到了先秦西汉时期,由于黄帝被降为太上玄元皇帝,而原先排名第一位的地位被赋予给了太上玄元皇帝,即太上先生,即真正的大圣人。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黄帝比不上 老子的原因之一。
至东汉时期,由于当时文化交流频繁,对外文(如佛教)影响较大,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解释,即将 老 子视为浮屠(佛陀)的前身,并称他曾入夷狄为浮屠,以此引发了一场长达千余年的佛道之争。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在唐代就有人要求焚毁相关书籍。
到了宋代,因为崇奉道教达到巅峰,加以朝廷支持,所以对 老 子的地位和神格进行了进一步加强,使得他的形象更加完善,他不仅成为了修炼者的精神导师,还成为了国家最高信仰对象。他被尊称为混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等多个尊号,被认为可以直接掌握宇宙万物,从而使得他的威望和权力达到了顶峰。
北宋以来,对 老 子地敬奉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峰,他不仅成为国家最高信仰对象,还成为官方推崇的人类始祖,因此对他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在文学作品中,如张君房撰写的《云笈七签》,更详细描述了混元皇帝(即 太 上 老 君)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如何创造世界以及人类,并通过这些故事来传递哲学思想和修炼方法。此外许多诗歌、小说都以此作为主题进行创作,使得这个人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加深了社会各阶层民众对这个人物的情感联系与理解程度。
总结来说,上述过程说明,从孔孟时代到清末甚至现代,每一个阶段都是关于如何理解并评价 道 德 经 中 最 深 感 想 段 落 的 过 程。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根据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理解,用各种方式去表述这段文字,其中包含着哲学思考、情感体验及社会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内容,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系列关于 老 子 神 化 历 程 的 论 证 与 认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