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在自然之境中悟道

德经上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 德。

德者道之用也,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 德,时有淳漓,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朴, 德用不彰,无德可称,故云不 德,而淳得 不散,无为化清,故云是以有 德。

建徳下衰,功用稍著,心虽体道,迹涉 有为,有以为称名而已,不失其本性矣。

迹涉矜细,比之于粗,大者必小,小者必大,

此皆由知足常乐,不患不足而患多欲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者兼爱之名,

下仁衰而上仁见,所以为兼爱之仁,

故云为 之。此则心无 为而迹有 为也。

上义为 之,而莫应,则攘臂而仍 之。

六纪不和,则 为礼以救 之,

故曰 为 之。

礼尚往来,不来非礼,

行礼於彼,而彼不 应,则攘臂而怒,以相仍引 也。

故失 道 而後 得,使民忘其死,使民忘其身,使民去其智耳。

失 道 者,是失 上 德 也,上 德 合 道 故云 失 道。

无道作乱,如同日月盲目,或自食其果,或使他受其殃;

但愿君子能明察天机,以止乱恶,为社稷除害耳!

故贵 以 贱 为 本 高 以 下 为 基。

侯王贵高兆民贱 下,为国者以人为本基,当劳谦以聚之。令乐恺悌之一化,不敢离散。

是 以 大丈夫处 其厚,不处 其薄居其实,不居 其华。

有 为 者 是道 的薄;

礼义是圣人所立的法度,与天地合一,用事如春风与雨水相辅相成;

所以大丈夫当顺乎自然,从简从易,从宽从缓,以待时机,用力如捉鱼网般巧妙不可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大丈夫应该留意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符合自然的规律,即便是在困难的时候,也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光明磊落和坚强持久的心态,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居其实”,即保持内在的纯净和力量,并且不会被外界诱惑或损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应当避免那些显赫荣耀、华丽繁复的事物,因为这些都是容易让人迷惑、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最终导致了个人品格的沦丧和精神上的疲惫;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拒绝那些过于奢侈或浮夸的事情,只专注于最简单、最直接的事情,这样才能保持个人的清醒和坚定,以及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与尊重。这正是“大丈夫”的修养所在,它是一种超越世俗眼中的美好的境界,一种能够抵抗各种诱惑并始终保持自身原有的高洁形象的人生态度。而这一切都源自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深刻认识,对宇宙间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敬畏以及一种追求内在真理、宁静与平衡的人生追求。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