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文化中,关于“传戒”与“授箓”的话题经常被提及。成为正式道士,必须经历这两个过程。只有通过获得法箓或戒牒的方式,才能得到认可,“名箓天曹,乃有道位”。目前,我国主要有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进行传戒,而正一派则负责授箓。
全真派是由金代道士王重阳融合了多个宗派的教义以及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创立的一种宗教形式。在修行方法上,它注重内丹修炼,并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在宫观,不能蓄妻子、持斋茹素,并且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相比之下,正一派是南宋以后由多个符箓宗流所形成的一个宗教组织。正一派的道士可以不必住在宫观,可以蓄妻子,在修持基础上,他们通常从事符咒斋醮、祈福禳灾等活动。
全真派的修行日程非常繁忙,需要经过受戒仪式才能完成。在初入道时,一般称为“童子”,然后拜师学习各种经典,以及掌握各类科仪。当到达丛林开坛传戒时,便会赴坛接受受戒。在这个期间,有不同的坛场,每个坛场都要诵习不同的经典,有时还会有方丈或者其他高级师傅来宣讲《初真》、《中级》、《天仙》的三大阶梯。
在此期间,还有一系列仪式,比如证盟师、监察师、保举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箓师等,这些都是为了教授新加入者如何遵守《初真》、《中级》、《天仙》的重要法则。此外,还包括各种祭祀活动。一旦一个学员成功完成了所有这些程序,就能够成为正式的 道士,并获得自己的“登真箓”,并得到了特定的衣物和文书作为证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这些传统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在1989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由中国道教协会分别在白云观、大慈恩寺和千山五龙宫举办了三个传授活动。此外,对于那些希望进入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手段,即交换米粒以换取进入这个世界,这种说法也被称为“五斗米”(即5升米)。
北魏时期的一位名叫寇谦之的人对这些仪式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得接受入门并获得正式身份变得更加正式。这也是当今我们所说的授予这一体系开始的地方。而唐朝之后,当地逐渐发展出了更多规范,如江西龙虎山、小山茅山以及江西省阁皂山,这些地方共同形成了著名的“三座符咒之地”。这里面含有许多神秘而复杂的情节,其中包含着一些奇异而难以理解的情节。
至今,为确保新的成员能够顺利接触到这些知识,将集体授予他们每人一个证书——《箓牒》,作为他们加入这一信仰社区后的证明文件。而当今社会中的颁发过程依然遵循古老规矩,但已经分成几个不同阶段:最初阶段是基本训练;升阶阶段进一步深化;加强提升;晋升更高层次;最后是最终达到最高境界。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有人提出一些变革建议,比如最近一次全国性会议后,在1995年第一次将该系统应用于国内实践,并再次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此外,该系统也被用于海外地区,与本土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总结来说,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传递”与“授权”的制度,不仅保障了该信仰体系正常流转,同时也促进纯净信念与提高个人精神水平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