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文物的故事重新编织,让它们焕发生机之力,传承下去。榴兆楼,一个曾经默默守护香港秘密大营救历史的客家围屋,现在正迎来修缮的新篇章。预计到年底,这座在1854年建成的古建筑将完成初步整体修复。
榴兆楼是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叶氏族人所建,拥有三进堂屋和精美壁画,它四周被高耸的镬耳山墙环绕,不仅保护了内部,还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息。在这幢围屋中,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
81年前的一次大营救事件,让榴兆楼走进了世人的视野。那时,香港被日军占领,一些知名爱国文化人士急需转移到内地。经过考察,这里成为他们逃亡线路的一站之一,那些文化名人,如茅盾、胡风、张友渔等,都曾在这里暂留后再安全撤离。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座庇护叶氏族人的围屋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关注。直到2010年最后一户居民离开,此后它只作为家族祠堂使用。但200多年的风雨测试让这座传统砖木结构建筑逐渐破败。当地村民虽有意对其进行维修,但这些都是临时性的补丁。
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列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标志着它从隐蔽的小镇角落走向了更广泛的人们关注与保护。此后,在同一年9月,便启动了前期勘察工作,为其实现“修旧如旧”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并完成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这不仅是一场对过去遗产的大规模恢复,更是一个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新生命赋予古迹的手笔。我期待着,每一块瓦片每一根梁柱都能重现当年的辉煌,而不是简单地保留下来。
工程负责人谢忠旗表示,他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围屋进行整体性维护。他解释说,该项目发现了瓦面坍塌严重以及部分墙体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替换损坏部分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以保证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据杨欣股长介绍,目前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并预计能够在年底之前完成初步整体修缮。此举不仅提升了文物本身的地质稳定性,还改善了外观,使得这些珍贵遗产既能得到有效保护,又能展现出更加吸引人的视觉效果,从而实现科学传承和未来活化利用目的。
总之,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科技飞速发展还是文化传承上,我们都要不断努力,将那些被时间抛弃的声音唤醒,将那些隐藏于岁月深处的人们故事讲述出来,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段段传奇永恒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