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归宴与白事规矩回应与迎宾互为表里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热情好客著称,尤其是在家庭里发生喜事时,更是会举办盛大宴请亲朋好友。婚礼这样的重要庆典更是如此,新人的结婚仪式后,不仅邀请了众多宾客参加,还有特定的酒宴活动,如女儿出嫁的于归宴。在这个传统习俗中,“于归”源自古代文献《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在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于归的记载。根据古人的解释,“归”字含义丰富,其中“回”意味着回到家园,而“于归”则指女子嫁入夫家的生活状态。在古代,父母为女儿出嫁所举办的送别聚餐便被称作于归宴。而现代社会对此也有所变化,现在人们将新人结婚当天的庆祝活动也称之为于归宴,但广东地区仍然遵循着久远的传统。

现在很多人往往把出阁宴和于归宴混为一谈,以为两者意义相同,只是表达方式略有不同。实际上,虽然出阁也是女儿离家而去的一种象征,但它本身是一个娘家为女儿离家的最后一次团聚而设立的大餐,与现代意义上的于归宴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在娘家举行的这场晚会只邀请八位女性朋友共进,一起享受娘家的精心准备佳肴,这个仪式标志着女孩即将迈向独立与成熟。

在现今社会,对于这两个概念理解有一些差异:位于婚礼当天进行的大型酒席便被称作 于归宴,它包含了更多的人群和较长时间,比如午餐或晚餐;而出阁则是一次规模较小、时间安排在晚上的私密聚会,只限至亲及闺蜜参与。此外,在这个特殊场合下除了准新郎之外,其余夫家的成员并未被邀请,而与此相反的是,由丈夫带来的伴侣及其家庭成员不受邀请加入。但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次特别安排得名叫“婚礼”。因此,无论是以往还是今日,上述三种形式——包括回门(即新娘首次返回她原来的家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体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态度的追求。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