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彝族宗教仪式中的艺术治愈之美

摘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宗教是人类应对心理危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宗教存在,因其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在宗教仪式中,灵媒常将音乐、图像、舞蹈和口头传统融为一体,在戏剧化的治疗仪式中治疗身心疾患。彝族作为中国多元文化之一,其丰富的宗教艺术在当代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彝族田野个案为例,讨论了彝族宗教艺术中的音乐、图像、舞蹈和口头传统的心理治疗功能。

一、本土精神世界:祭天与神灵交往

2016年农历五月初五上午,楚雄州姚安县左门乡梅子村举行了一场年度祭天仪式。村民们相信,这座古老树下是受天公庇护的圣地,因此每年都会聚集在此地宰杀公羊,用神枝搭建神坛唱诵祷辞,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正式开始时,晒颇摇动神铃吹响羊角号唱诵祭天古歌,其间间歇性地朝向五方吹响羊角号,为五方神灵传递信号。一段古歌结束后,晒颇继续唱诵,同时摇动手中的师刀法器发声。

二、大自然崇拜:土主庙诸神合祀

第三项祭仪是祭祀土主庙诸神。在土主庙内悬挂着由画师绘制的地面众多人物,他们包括送子娘娘、牛王龙王等史诗中的英雄人物。晒颇击打羊皮鼓前行跪拜礼,并边击打边唱诵祷辞;随后边摇动铃音边唱曲目。这次四名男子并排站立,一人持师刀、一人持铃、一人持鼓,一人持刀,他们或摇或击,或跪叩或舞蹈,每位都有特定的动作组合与之相配。

三、高级精神状态:驱鬼傩戏

晚餐过后,当夜色渐浓时,两名青年戴上纸板鬼面具穿着羊皮装束胸前挎绳子进行傩戏表演。这场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当他们扮演鬼形象时,与现实世界隔离,使人们通过这种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一种解脱感。

结语:

本文通过对彝族人的田野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很多原生态社区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情感交流方式,即使这些方式对于现代生活来说可能显得有些落伍,但它们对于当事者而言却具有特殊意义。在这些社区中,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特别节日里,对于音乐、图像、舞蹈和口头传统这一系列元素都是非常重视,它们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快乐,还能够成为缓解压力的有效工具。此外,这些元素也能帮助人们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社会层面的福祉。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断探索其深层次价值,为现代社会注入更多生命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