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听闻古人将“正月”视作一年之首,故称之为“元月”。夜晚被称为“宵”,而这轮满月的夜晚,便成了新年的第一个节日,名为“元宵”。又称“元夕”或“上元节”,这传统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汉武帝时期便有祭祀太一神的活动。而司马迁创立的历法中,将元宵定为重要节日。至今已过两千多年,而其名称更是繁多。在最初,只以正月十五日、半月或望日来称呼;隋代则称之为元夕或夜晚;唐初受道教影响,则成为上元;至唐末,则转变成元宵。宋代亦被稱為「燈夕」,到了清朝,也被稱為「燈節」。在这一天,人们会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还要享用甜甜的汤圆,并举行歌舞,以庆祝佳节。
道教中也提及了“三元节”(上、中、下)以及天官赐福、地官敕罪和水官解厄等说法。而张道陵——道教祖师的诞辰,也恰好落在正月十五日。这不禁让人思考:与这些庆典之间究竟存在什么联系?道教又是怎样庆祝这个特别的一天?
当我们回顾过去,对自然界怀有敬畏与崇拜的情感,我们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由掌管它们的神明管理。《三教搜神大全》中记载:“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帝君,正月十五日诞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日期就是天官大帝圣诞。
此位尊者,是三位管理事务的大臣之一,他拥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审查世界中的每一个人,并记录所有国家的地理位置。他能给予万灵恩惠,同时主管众生的善恶账目,以及对仙人的升降进行调控。此外,他还能防止灾难发生并解除宿命中的苦难,使生命摆脱生死循环。
汉武帝曾在甘泉宫于正月辛夜(即今日)的活动,被后世视作向前发展出现在今天我们所知的祭祀方式。而东汉时期祖师张道陵创立了道教,他也使用了类似的仪式来求助于他所信仰的大力神明。
每当他的诞辰或者显现之时,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会虔诚地去祭拜,以求风雨顺利和国家安宁,再次获得那些来自高上的祝福!
对于普信众来说,上 元 节意味着斋戒身心,或前往寺庙焚香礼佛,或在家里誦读经书,以此达到净化身心的心愿,并期待从高空得来的保佑和保护!
推荐一些经典用于礼佛:
《三官宝诰》
《三官经》
《天官宝诰》
《祖天师宝诰》
《老祖天师宝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