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本卷之十八:情感中的无欲则刚原则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无以为,犹《论语》曰:无以为也。言无用如此。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者必先其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
世间的人认为养成足以存活,而实际上养成不足以存活,那么世上又为何呢?虽然不足以,但不可不为,这便是它的难题。不免于现实的束缚。
若想免于现实的束缚,只能抛弃世俗。而抛弃世俗,则没有了累赘,没有累赘,便是平静,与天地相一致。天地,是万物的父母。当它们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当它们分开时,又重新开始了一切。这叫做“能移”。精而又精,再次回归与天地相守。
天,即韵同汀。在这里,“移”指的是更迭或转变,表明能够与自然界保持和谐协调,有生命本身就具备这种精气力,现在再次获得了这种精气力,与我这个生命相结合,就成了和谐的一部分。我还能够与自然界保持这样的和谐,这就是“相天”。
子列子问关尹:“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他们居住在万物之上,却不会害怕。”请问他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关尹回答说:“这是因为他们纯粹地守护着自己的内心,不是通过知识、技巧或勇敢来达到。”他接着说:“如果你要了解这点,你必须知道凡是貌象声色的东西,都只是外在的事物,而这些事物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距离呢?”
然后他继续解释说:“其实,我们应该追求的是那最根本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外在的事物。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明白所有事物都是由造化法则所创造出来的。”
接着,他举例说明道:“像醉酒的人,在车中坠落,也许速度快,但是不会死,因为他的精神完全集中,没有恐惧或者惊慌。”
接下来,他进一步阐述道:“人们如果想要避免被外部世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自我,然后才能真正融入到宇宙中。”
最后,他总结道:“因此,无论如何都不需要担忧,因为这样做可以使得一切事情都变得平衡起来,从而消除一切冲突和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