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元子
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太上老君曰:“百病崇百药。”又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
老君云:“盖灾生于稍慢,大恶起于微小。一念之间,便成大患。大凡百姓,无明显过失,只是日积月累的小善与小恶,小恶积久成大罪,大善亦然。大多数人因小利益而忘义取巧,因欲望盲目而走向邪路。在这过程中,他们不知其所行,便成为众多的“一病”——喜怒无常,一病;忘义取利,一病;好色坏德,一病……直至最终的“百死”——毁人自誉,一病;擅变自可,一病……
但愿能记得这些过错,这样就可以避免所有疾苦和祸害了。“能念除此百死,则无灾累,痛疾自愈。”所以,我们应像古代圣人那样,对于善事没有大小,对于恶事也没有微末,都要努力去做和改正。而那些能够长期坚持这种行为的人,就像是给自己服用了一种强大的药剂,可以抵御一切危险和困扰。
老君又提醒我们,“体弱性柔是一药”,“动静有礼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意思是说,要保持身体的柔软和灵活,以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同时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则,并且在品味生活时,要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而不是外表上的华丽。
总结来说,《道德经》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句子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生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清净纯洁,从而达到健康快乐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到现在还会对《道德经》的内容充满了敬畏与学习的心态,因为它教导的是一种超越时代、超越物质层面的智慧,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需求与精神追求的一部分。在这个现代社会里,我们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古代智慧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困境,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完美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