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的代表人物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高明见,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的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他在阴阳学、推步(天文历法)、医药等领域无不精通。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这是关于医德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对于习医者来说,是一部必读之作。在这部文献中,孙思邈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因为他认为医学是一门“至精至微之事”,因此学习医学的人必须“博极医学源头,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情操修养,以“见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态发挥出“大慈恻隐之心”,并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而不是只为自我求名利或财富。

以其崇高的医疗精神,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孟逊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说,并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用也。’周宣帝时,孟逊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但他却称疾不起。他曾对亲友说:“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我方助之以济人。”到了太宗即位时,他被召来京师,被誉为能行神仙妙术的人。当时知名的文学家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尊敬他如同师傅一样。

然而,《旧唐书》中的自相矛盾记载,却引出了关于孙思迁真实年龄的一个千古谜题!其中提到:“开皇辛酉岁生,而今九十三矣。”但根据史料分析,如果按照公元581年的开皇年份计算,那么辛酉年实际上是西魏大统七年的公元541年。这意味着如果孙思迁生于公元541年,那么他将会穿越回去与独孤信相遇。而且,在修撰五代史期间,一连串访问和口述历史事件的事实,也表明了他的确生活在西魏时代。

最终,《旧唐书》记载了他的去世时间是在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的141岁那一年。他留下了一些著作,如注解《老子》、《庄子》,以及撰写三十卷的《千金方》,这些作品广泛流传于当时。此外,他还撰写了其他几本著作,比如《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这些都成为后世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资料。

直到宋徽宗时代,他被敕封为“妙应真人”,而道教则尊奉他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聖、“藥王孫大真人”、“開元普度天尊”、“感應普救天尊”等多个称号。他被誉为具有回生妙术和开启秘密论的大智慧人物,其影响力远超时代边界,被后世纪念成为了文化上的传奇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