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前的道家智者孙思邈大医精诚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其智慧如同天地之大,涵盖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通晓。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对医德的深刻探讨,为习医者所必究。其中,他阐述了两方面的要求,对于成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首先是“精”,即要求医者必须具备卓越的医学知识和技艺。在孙思邈看来,医学是一门极其细致且微妙的事业,因此任何一个想追求卓越的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博览群书为基础,再以勤勉不懈作为实践的手段,以期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其次是“诚”,这代表着高尚的情操和真挚的情感。孙思邈认为,一个真正的大夫应有同情心,即使面对患者最苦难的情况,也能感受到那份痛苦与困境,就像自己也有过一样。这份慷慨的心灵让人产生一种愿望,那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所有受苦的人,而不是仅仅为了名利或财富而行事。

正因如此,大多数后世人尊称他为“药王”。《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了他的生平,其中提到他自幼聪颖好学,从七岁开始就开始读书,一直到弱冠之年便已谈论得庄子、老子的哲学,以及百家的理论,并且喜欢释经典。此外,他还曾被独孤信赞誉为“圣童”,但由于他的才华太过巨大,只适合于更大的舞台上,因此隐居在太白山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隋文帝辅政时,便征召他担任国子博士,但他却以疾病为由拒绝赴京。显庆四年,被授予谏议大夫职位,但又一次坚决辞退。他最后在宋徽宗时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并在道教中被尊称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聖等多个美誉。这一切,无疑证明了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