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四自然中的干净短句走心体悟

绝学无忧。御注曰:学以穷理,方其务学以穷理,思虑善否,参稽治乱,能勿忧乎?学以致道,见道而绝学,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而无不为,则任其性命之情,无适而不乐,故无忧。臣义曰:全於天者,无待於外,故绝学。是非无涯,妄知妄见,不分离也,便多忧。学习结束则没有事于思考,而恢复精神,而不是用聪明的工具来役使,是顺应了本真的人性何所适应皆自得乐。

唯与阿相去几何?善与恶相去何若?

御注曰:唯阿同声,有好坏一性,小智自私,与大众不同,这便是两种不同的看法,本质上并非完全不同,只有圣人才能在世间处理这些事情,在朝廷中对待大臣时,也不会这样表现出来,因为他们要遏制邪恶推崇善良,但总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所以人们都害怕这点。

臣义曰:唯阿好恶,无差别很多,其实没什么可比较的。唯阿都是声音所发出的是一样的声音,有好坏也是人性的起源,都是一样东西。不仅如此,我们还用“恭”来表达尊敬,用“慢”来表达轻视,用“是”来表达正确,用“非”来表达错误,全都是基于我们的偏见和判断。在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一切的一切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害怕的事情我们应该小心提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发生。

人的恐惧,不可以不畏惧。

御注曰:“鼓动万物却不跟随圣人一起感到焦虑,那就是天道。” “吉凶与民同呼吸”,那就是具体事情。“有天道的人不会感到焦虑”,但那些涉及世俗的事务的人就会感到畏惧。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预防这些可能的危险,那么几乎没有人能够避免痛苦的遭遇。这就是为什么君子会因为恐惧而修养自己。“诗歌里说‘畏惮天上的威力’”。

臣义曰:做一个真正地超脱世界,没有我和物之间的区别,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产生恐慌或快乐,与民同患难,即使知道这很困难,也只能选择接受命运。但这是因为我们无法逃脱这个循环,从此开始,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如果我们能够忘记自己的个人欲望,将所有的情感统一到一个中心,那么就能实现真正的心灵自由。

荒兮其未央哉!

御注曰:“世界上那么多变幻莫测的事情,它们纠缠在一起,却无法被控制,最终还是会消失,没有尽头。”

臣义 曰:“事物变化不断,从未停止过,它们从无始止终,看起来像是一个永远持续下去的情绪,但实际上它已经到了尽头。一旦理解到这一点,就能超越世俗的束缚。”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御注曰:“万物按照阳光活跃,对阴暗保持沉默”。熙熙代表着繁荣昌盛,是外界可以看到的一面景象。当人们丢弃了他们内在的平静,而专注于外部世界的时候,他们就像是在享受丰盛宴席或者春日游览山巅一样陶醉于生活中,但是这种追求只是让他们更远离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了解自己本身和宇宙间最根本的事实——因此,他们虽然快乐,却不知道这是累赘。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儿时期,

御注 曰:“古代有一句话说‘回到婴儿状态’,《庄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说‘不要等孩子发出了笑声才开始喜欢他’”。婴儿还没想出多少问题,只是简单地看着周围,然后安静下来,没有烦恼或期待,这正是我现在的情况,我仿佛还是那个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意识到周围世界带来的各种刺激,因此感觉非常平静且满足,因为我还没开始思考未来或过去的问题,我只关心当前我的存在状态。我仍然处于一种纯粹、原始、直觉性的状态,没有任何复杂的情感波动,我就在这个阶段停留着,不去追求更多,更大的东西,只希望保持这种宁静的心态,一直延续下去。我觉得这很舒服,而且这是我想要一直维持下去的一个状态,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简单直接,从而获得更高层次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对于提升人类整体水平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