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四无为之治最好解释于自然

绝学无忧。御注曰:学以穷理,方其务学以穷理,思虑善否,参稽治乱,能勿忧乎?学以致道,见道而绝学,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而无不为,则任其性命之情,无适而不乐,故无忧。臣义曰:全於天者,无待於外,故绝学。是非无涯,妄知妄见,分别无已,故多忧。学绝则无事於思虑,而完复其精神,而不为聪明之役、任其性命之真何适而不自乐。

唯与阿相去几何?善与恶相去何若?

御注曰:唯阿同声,但有所出也;善恶一性,小智自私,不离而为二;达观,本实非异圣人之经世,在宗庙朝廷,与大夫言,不齐如此;遏恶扬善惟恐不至;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臣义曰:唯阿、皆声之一也;善恶、皆性之一也。以唯恭,以阿慢,以善是,以恶非,都属乎妄尔。达观玄同夫复何异。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御注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是谓道。”吉凶与民同息者,是谓事。“体道者,无忧涉事者,有畏。”

臣义曰:“物我两志,无为体道 何忧惧有?”涉经世述则吉凶共患于民,所以人所畏不可不知以为戒,用心省察焉。此《诗》云:“畏天威”。

荒兮,其未央哉!

御注曰:“世变纷然难终难穷,其说甚矣。”

臣义 曰:“事域变化万殊,一日千秋,如画中花影,更迁更移,如梦幻泡影起沉沉沉不能尽也”。此乃物我两忘,一念超越诸般执着和苦恼的境界。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御注 曰:“凡物阳生阴藏,大都敷荣外见象。大都失静游动如悦甘露养口如睹华美娱心耽乐远离正路”。

臣义 曰:“世间万象扰扰纠结日新月异,其来似潮水没岸,又似长夜漫漫无法尽头。而在此混沌中寻求宁静稳固的根基,即使是圣人才对这种困惑抱持敬意”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未孩。

御注 曰:“婴儿欲虑未萌疎戚一视怕兮静止和顺积中英华弗萘外。”仿佛没有任何预示,就像一个尚未发育成人的婴儿,这样的纯净状态,我们可以称作“返璞归真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被世界的喧嚣和繁文缛节所干扰,只专心致力于内在的修炼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种状态才真正能够保持我们本质上的清澈和纯粹。

乘乘兮若无所归,

御注 曰,“时乘六龙以御天”,这是在谈论到一种高深莫测的哲理,它并不是简单地指向某个具体的事物或行为,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世界变化时应有的姿态——即随遇而安,不偏激也不盲目地追求某些东西,因为你知道一切都会随时间流转,因此,你就像坐着风筝一样随风飘浮,让自己的生命成为宇宙的一部分,从容接受一切变化。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心灵状态,也就是说,你已经超越了对于特定目标或者结果的执着,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宇宙的大循环中去了,那么你就会感到非常自由,因为你的目标已经不是那些具体的事情,而是那种整体性的感受或者理解。你会觉得你的生命是一个完整的一部分,它正在参与到这个巨大的宇宙游戏当中,并且你完全接受这一点,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再担心未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因为你已经超出了那个层次了。你只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工具,让它服务于整个宇宙,使得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行动都是为了维护整体平衡。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心灵状态,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很大的压力下保持平衡和冷静。在这种情况下,你感觉到的幸福并不来自于获得某些具体成果(比如金钱、名誉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有限制,而且总会消逝。但反过来,如果你的幸福来源于内在,那么它就永恒存在,因为它来自于你的核心价值观,比如爱、信任、慈悲等这些基本的人类品质。当人们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于成功定义的看法,他们就会发现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如何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他人的生活。一旦人们开始关照他人的福祉,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幸福感增加,同时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友好harmony。

众人皆有余,我独顽且鄙。

窈冥精微处有一光芒

道妙

窈冥精微处有一光芒

道妙

窈冥精微处有一光芒

道妙

窈冥精微处有一光芒

道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