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生死观无为之境高歌庄子

近日全球性疾病肆意蔓延,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此丧生,疫情之下生死又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在面对生离死别时我们心中总会充满悲痛之情,谁也不能坦然面对生死。庄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他对于生死是如何看待的呢?

庄子战国中期的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主要创始人,与老子并成为“老庄”。不过相比于老子,庄子的文采要更胜一筹,他游历过许多国家,看到了很多的人文风情,所以其思想更有见地。关于生死,庄子有着独到的见解,不过在那个时候很多的人对他的看法并不理解。

在庄子的晚年,他的结发妻因病逝世,当听到这个噩耗时他的老朋友惠施急忙赶到庄子的家中吊唁,并担心他过于悲痛。他还准备了很多话来劝解和开导。但当他们到达后,只见他脸上毫无悲伤之色,只是在悠闲自得地坐在地上,有时还和人谈论着些什么,更让人不解的是,他拿着瓦罐拍打出旋律,不顾旁人的眼光放声高歌。当看到这一幕,惠施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指责说:“这是你的结发妻,与你伉俪多年,为你绵延子嗣照顾家中老小,如今她故去了,你说对生死看淡不难过也就罢了,现在却在这里高歌起舞,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听完惠施的话,没有丝毫气愤或恼怒的情绪出现,而是一如既往地平静地说:“我与她相伴一生的岁月,如今她离去,我内心自然涌现出深沉的哀思,但作为凡夫俗子,对于这片刻而言,也许我能暂且抛开尘世间一切烦恼,将这份忧愁化作一种超脱。”

惠施愤愤地追问:“何为生死之理?”庄子轻描淡写地说:“人的一生命态本无形态,无非阴阳二气结合形成的一缕魂魄存于天地间,一生的轮回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般自然流转。在此过程,她又散入天际安息于宇宙巨室之内,我为何再去执迷于哭泣?反观其事,便觉欣慰而释然。”这一番言辞,让原本准备安慰他的话语都咽回去了。

此外,对自己来说,他对于自己的生命也不曾特别珍视。他认为,我们每个人乃是一缕魂气聚集起来存在,这个聚集即成活,是命运所赋予;散尽则归于大自然,是生命本身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这便是缘故,我们应将死亡视作生活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不需要给予它过多的情感上的投入或恐惧。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厚葬成风,但凡有点身份或地位的人,其墓葬必定奢华无比。而由于他的弟 子众多,他们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安排被轻易改变。但即使如此,当他们听到他的愿望——如果哪天自己走了,就只需依靠天空和大地做棺材——他们还是感到了一丝落寞,因为那些鸟类可能会啃食掉尸体。不过这些都是可预知的事实,对於它们,即使重重困苦亦不足为虑。

然而这些,都没有触动那颗超脱的心灵。因为他明白他们的心意,所以微笑着告诉他们:“若让前者失去食物供后者享用,那岂不是失衡?”于是,他们懂得了那份坚决,从未再次提及这件事。大多数人听到他的这种看待生物存亡的大智慧,大概都会觉得这太冷漠,但是正因为他能够洞悉生命与死亡之间微妙联系,因此才能达到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至乐》里有一句名言“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正如庄子的所言,每个人的一进退都像春夏秋冬一样,是自然界永恒循环的一部分,这种平常事才真正值得珍惜。而只有勇敢面对死亡,我们才能领悟到这个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在这样的理解下,一切变得简单而明晰。不仅如此,它们激励我们从容接受每一次变迁,因为每个结束都是新旅程开始的时候,而我们的存在就是宇宙最美丽诗篇中的一个章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