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和,别名护,字仲理,是东汉时期益州巴郡(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人。据说他曾在隆虑山(今河南林县西)深造道术,又于五终山炼丹修身,以其长寿的形象而闻名。传言,他是一位超凡脱俗的道士。
到达洛阳后,帛和结识了当地的一位博学多才的道士,这位道士向他咨询各种疑难杂症。帛和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不仅解答了这些问题,还因此获得“远识人”的美誉。但尽管如此,人们始终无法揭开他的真实年龄之谜,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不言寿”是对隐世高人的一种尊敬。
即便年岁已高,帛和依然能够练就一身轻功,在洛阳城中行走如飞。他接受着人们的请教,却突然消失无踪,只留下“神人”的传说。据说,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得到了《三皇天文》与《五岳真形图》等珍贵的道教秘籍,其中《五岳真形图》的刻石至今仍保存在登封中的岳庙内,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份宝贵资料。
帛和是老子学说的忠实追随者,并在洛阳创立了所谓的“帛家道”,该学派后来影响深远,最终传播至江南地区。在生命最后时刻,他选择邙山为葬地,其墓碑至今仍矗立于翠云峰左侧湹水西边,上书“真人帛君之表”。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经对此进行考察,并记载于他的著作《水经注》中。这座墓碑成为纪念这一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见证,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智慧者的敬仰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