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一些修道者的言谈。然而,这些言论往往基于对修道者生活的误解。例如,许多人到达道观后发现道长不太热情,也不喜欢多说话,甚至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只给出简短的回答。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些道长都是高傲地“不食人间烟火”,但实际上,这并不准确。
为了纠正这种误解,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阐述以下几点:
一、道长都不善言谈?错了,道长并非冷漠,他的心肠你有机会会遇到。如果善信福主不断问关于师承的问题或者对某些话语提出疑问,不要说是高真先师都不会回应,即便是普通的修行者也可能因为有些话不是面向所有人的而选择沉默,因为有些话仅供有智慧的人听,有些话则适合一般善信福主理解,而对于那些无谓和挑拨的话题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应或态度。
二、道长遵守口戒律条。你可能不知道过多说话也是犯戒的。戒律是一系列规范修行行为和举止,并得到大多数同行人认可的要求。在传统文化中,“慎言”被视为重要原则,如《老君说五戒》中指出:“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漏泄。”《初真戒》则警示迷失之人不要随意妄语,以免自我蒙蔽。
三、道长怕言多有失,承担因果之责。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因此,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通常不会涉及讨论。而对于那些损害祖师爷名声或社会议题等敏感议题也不轻易参与,以避免激动时失口,或被他人误解,从而承担责任。此外,由于人类情感复杂,如果在交流中发表激昂之言,有失口之处,就可能导致负面影响,所以明哲保身,最好少说话,更符合《 道德经》的精神“多言数穷,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