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名为盗跖者,乃先秦时代之著名叛逆者。以其不羁之性、敢于反抗的精神而闻名于世。本篇以盗跖为主角,以三则寓言故事展开,其核心在于批判儒家学说,揭示其虚伪与欺骗性。
第一部分至“几不免虎口哉”,孔子与盗跖的对话中,孔子被盗跖严厉指斥,为人父母不能诏其子,为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孔子的智慧和修养虽高,但在面对盗跖的直率和坚持下,也难以幸免被他所嘲讽。
第二部分至“离其患也”,讲述了子张和满苟得的辩论,这两个人分别立足于名利,他们之间的讨论更进一步揭示出儒家说教的虚伪性,并提出顺从自然、反抗旧有的社会束缚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写了无足和知和的对话,无足尊崇权势与富有,而知和则抨击权贵,不愿意跟随他们走。这两个角色通过交流深化了人们对于真理与假象、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认识上的思考,让人们意识到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整体来看,本篇通过三个不同的故事线条,将儒家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挑战,用事实证明儒家的主张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它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生观念,即顺应自然,不受外界束缚地生活。这一思想在当时社会中可能会引起强烈争议,但也是人类历史上关于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生活的问题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