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琳道长:探秘历史上的道家名人与自然的和谐
王嗣琳,俗名王碎五,号得一子,陕西省陇县人。1914年3月15日生,他幼读书后辍学随父经商。然而,他的情怀淡泊,以道为心,22岁弃俗出家。在龙门洞道院礼冯高德为师,赐法名嗣琳。
1938年秋,他常住西安八仙宫,与赵理忠、高功主教共同学习,并参与磨头工作。在完成每日两斗的磨粮任务之余,他与同道学习经教义理、阴阳术数和《易经》,常用“奇门遁甲”为人解疑答惑。
1942年,他回龙门洞继续习全真高功秘法及斋醮科仪,又从傅高善习《皇经》诵持之法。此外,还请教老修行及中医名师,深研中医医学,为善信排除病患,其在儿科及针灸方面颇有造诣。
1950年后,他住楼观寡欲澄心,对待生活严于律己。他悉心研习丹经、子书,《群仙要语》及《龙门心法》,不离其身,为道友授诵《皇经》之法及高功秘法。
1978年宗教政策恢复后,他回龙门洞任知客,与道众相协奋力整饰殿堂、重塑神像。1981年他应邀主持多次开光仪式,并在玉泉院举办了重要的经忏活动,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道教文化的恢复、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春,他不辞辛苦修复药王洞,而后归隐千阳县青崖洞潜心修持,并施茶舍药广结善缘。同年4月他参加筹备工作共商陕西道教的发展并于八仙宫主持祈福庆祥大斋胜会。
1986年的仲夏,一场突发疾病让他的生命被迫终止,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仍然延续至今。他以虚无为心,精诚待人;信仰虔诚,修待严谨;爱国爱教慈爱和同。不论身份,不分教派,只要遇到求助的人或是需要指导的人,都会以仁德来济世;对弟子求学,有恒愿尽所学,以免他们疲惫。这位传奇般的古代 道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深刻而又美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与社会之间永恒联系的一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