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读道德经将欲为之其不得已

我们都在手里握过沙子,你会发现握住得越是紧,沙子漏出来得越快。我们会把这个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看待一些事情,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关于国家的治理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依靠强力来监控管理国家,那么也会失去民心,让民众从内心去强烈的抵抗。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达的观点就是这样,对待国家管理要遵循无为而治。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老子的观点。

老子的《道德经》中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根本达不到目的。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并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会恣意妄为,所以也就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所以,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在这里,老子论述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了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实施不言之教,消除那些属于个人的奢华、偏执、过分的行为,不去支配百姓,这样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而统治者的地位也可以长久保持。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街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很高兴地赞赏说:“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谨慎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老子认为天下的管理和统治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和人民的意愿,如果失去本性强加统治,一定会失败,犹如上面庖丁解牛的故事,如果不根据牛的筋骨构造,茫然去杀牛解剖,不但浪费精力和时间,还会经常损坏自己的刀,得不偿失啊。

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对这个事情的流程和原理非常熟悉,这样做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就好像我们在电视上看的技能比赛,为什么有人能用挖掘机开啤酒瓶盖,有的人称蛋糕和重量一分不差,总结一句话就是“熟能生巧”。

同时我们做事情也不能违背规律和别人的意愿,即便那样成功了,也埋下了未来祸乱的种子,总有一天得罪的人会把积怨都释放在我们的身上。所以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适度,在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不要去对别人有不好的影响。

下载本文txt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