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传承文化遗产的光彩惠阳区宝贵的文物保护单位——客家围屋榴兆楼,即将从沉睡中醒来,重新焕发活力。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榴兆楼即将迎来修缮工程的大幕拉开,这一工程预计年底可基本完成,为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榴兆楼,是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叶氏族人在清咸丰四年的心血结晶。其独特的坐西北朝东南布局、精美壁画和雕刻封檐板,无不体现了当时居民对生活美学追求的一种艺术表达。这座围屋不仅是叶氏族人的庇护所,也是四处角楼中的一个坚实守护者。
自1941年那场香港秘密大营救事件后,榴兆楼就被世人所知晓。在那次重大行动中,有着数百名文化名人和爱国志士以此为转运站,最终成功撤离到了内地。这段特殊而又珍贵的历史,让榴兆楼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中的关键节点。
然而,在时间与自然侵蚀下,这幢曾经庄严而神圣的地方逐渐显露出破败之相。20世纪十年代起,一户接着一户离开,但直到2010年最后一户居民迁出后,它再无人居住,只剩下家族祠堂的功能。不过,即便如此,这块土地上仍然留存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记忆。
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荣获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称号,从此它得到了法律上的保护。而随后,不久之后,便启动了前期勘察工作,以确保“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这座古建筑进行全面整治。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利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并且确定了对碧滟楼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的目标与方向。对于正在进行修缮工程的人员来说,他们面临的是如何既要保持原有的风貌,又要保证结构安全,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适合这些古老建筑的地位。
对于那些曾在这里度过童年的村民们来说,他们的心情复杂。一方面,他们希望看到这个地方恢复往昔之姿;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忧可能会失去一些个人的记忆与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次经过施工现场,都有他们默默观望着,看着自己的回忆一步步走向现实,同时也期待着能够早日见证到这一切变革后的完美景象。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而负责人员表示,将会尽量减少对原始结构造成影响,同时还会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并得到社区成员的一致认同。此外,还有计划推出相关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中来,使它们既能真正“活起来”,又能持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