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之间的泸沽湖地区摩梭人,以及云南红河县大羊街哈尼族叶车人和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扎坝人中。保留着我国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遗踪,即“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文化习俗。虽然几个地方的“走婚”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些不同,但总体上是大同小异。其中尤以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阿夏”婚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
马游坪彝族曾经存在的超哩若麦哩卓关系与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走婚制度都是原始社会时期对偶婚留下的遗迹,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文章在对马游坪地区彝族倮倮颇婚俗全面介绍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对比探究。
一、马游村的情况
马游村位于姚安县西北部山区,东距姚安县城30公里,西距大理州祥云县界约10公里,全村辖麻姑地、田房、吊索箒、大自、大罗等14个自然村民小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共有农户578户、人口2223人,该村主要是以彝族为主的聚居村落,彝族人口占97.3%。
二、马游坪地区的婚姻习俗
在马游坪及周边以大黑山为中心的葡萄村委会岔河、落水洞村民小组、黄泥塘村委会半坡磨盘箒老马塘、小竹箒和左门乡左门村委会白沙河等自称倮倮颇”的彝族自然 village 中曾经长期存在着超哩若麦哉卓关系和正式结婚两种同时并存的婚姻习俗,其中包括了夜合晨离的情侣关系,这种情侣关系被当地称作"超哩若麦哉卓"或"睡房"。
三、本文拟就揭开超哩若麦哉卓神秘面纱,同时将其与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走婚习俗作一些比较和探究。本文认为:它是在古代母系社会制度基础上的奇异独特形式,与现代传统观念相悖,是一种两者相互依存,一体之中的特殊现象。在《姚安县民族志》中,将这种习俗列入陋习栏目,但笔者认为,它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人类学研究对象,并不是简单陋习,而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