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教内丹的经典之作,《内经图》又名《内景图》,以山水画的形式暗喻丹道中器官的功用、不同身体部位的作用,以及不同阶段的感受;以图像形式来隐寓性命双修金丹大道的功程次第,揭示天人合一的性命真谛,被后人誉为“中华养生第一图”。千百年来,《内经图》如同一道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光,在历史的风雨洗礼中得以保存。面对《内经图》,今天的人们在惊叹其壮观和玄秘之余不禁要问——它究竟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作、用意何在?但由于《内经图》的成图时间一直难以考证,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而近年来,因为山西芮城县九峰山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隐藏于《内经图》里的诸多秘密有望被一步步揭开。
山西芮城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的晋、秦、豫三省交界处,是吕祖诞生地、成道地,也是全真祖庭永乐宫、纯阳上宫和祖山九峰山所在地。九峰山位于芮城县境内的中条山南麓,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吕祖在此修道得道,又因九峰挽臂、秀拔如椅,被元初全真道掌教真人李志常称为“九峰玉椅”。
2006年,在芮城举办的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1208年活动期间,经台北指南宫管委会高忠信董事长提议,中国道教协会及两岸三地道教界就修复纯阳上宫达成共识,决定由中国道教协会牵头,两岸三地道教界共同出资修复九峰山纯阳上宫。2010年5月,为配合纯阳上宫的修复工作,山西省芮城县 道教文化促进会对九峰山周边 的 道 教 遗址 开始了一次全面调查,不料,这竟然让他们有了一个意外 的 发现。在 山 壑 之 间、大沟夹裂的地形 中零星散布着一座座废弃的小庙或遗址。
调查发现,从九峰 山以下,一直到黄河北岸永乐宫旧址这一区域里,还有一座五个未知小庙,其中包括玄逸观、小泉观、二泉庙、三泉庙等。这几个遗迹似乎与当地方言相呼应,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在这些遗迹旁边,一条溪流潺潺流过,它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关于生命旅途中的小故事。当人们将这些地点标记在地形 图 上 时,那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奇特 的 形象,如同坐在莲花坐姿的人一样,当它们被安排好之后,就像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宇宙一般。
2011年的春天,这个消息首先通过官方渠待发布,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大规模讨论。一群专家经过详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自然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偶然事件。专家们推断,这些建筑很可能是在遵循某种设计原则建造而成,而且这些设计原则与我们现在知道的一些古代文明非常相似。
如果说这些建筑是按照一定理念布局和建造,那么这样的理念必定存在于当时社会,而这份理念就是我们的目标——理解和解读这个神秘的地貌艺术品。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那份原始文献,那么我们就能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美丽世界背后的故事。然而,对于那些幸存下来的文物来说,我们必须依赖科学方法去寻找答案,比如通过radiocarbon dating测试(放射碳测定)来确定它们建造年代。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只能看到冰冷的事实,而无法触摸那个时代的心灵世界,只能猜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能推测他们对于自然美景有什么样的看法。
因此,当我站在那个被忽略的地方,看着那些破碎的小石板,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情感波动。我想象那个人曾站在这里,他心怀梦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宇宙。他留下的痕迹虽然微不足 道,但却充满力量,让我明白,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有人追求完美,无人甘愿放弃探索宇宙奥秘的心愿。而现在,每一次踏入森林,每一次凝视星空,都仿佛是在重温他留给我们的珍贵传承。
最后,当我离开那片土地,我带走的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类无尽探索精神的一种敬畏。我知道,无论我走向哪里,都不会忘记这里每一块石头背后的故事,每一次沉默之间跳跃出的回忆,每一次脚步落在地面的意义。那片土地,就像是一本书,它讲述了一段不为众多所知,却又如此精彩绝伦的地球历史篇章。而我,只不过是一位临时游客,没有权利去改变它,却有责任去记录下来,以便将来有人再次回到那里继续续写这段传奇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