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免费张道陵隐逸山林拒绝仕途寻仙创道教

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斩妖除魔,到伴君如伴虎,历代天师纵横捭阖,呼风唤雨,在龙虎山缔造了一系列神秘的传奇。张道陵与部分西南夷首领既斗争又团结,通过与他们设坛盟誓,不仅改变了杀人祭祖的落后习俗,而且使夷民一跃成为道教的忠实信徒。

张道陵祖先为汉开国功臣张良,他本名张陵,是张良的第八代玄孙。出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的吴地天目山。他母亲夜晚梦见一位天人从北斗魁星中降落,将蘅薇香交给她,一觉醒来,她发现衣服和居室有一股异香。生下张道陵的那一天,有黄云覆室,紫气盈庭,屋中还有日月之光。

少时入太学 十岁遍读经书 张道陵少年时入太学(当时的最高学府),7岁读《道德经》,读了10多遍就了悟它的内涵,还通天文、地理、五经、河图、洛书,博学多闻。在公元59年(东汉明帝永平二年),26岁的他被任命为江州令,但他喜欢黄老清净养生之道,就辞官退隐到洛阳北邙山3年。

虽然朝廷似乎不想让他清净,但三番五次邀请他出山做官,比如征他为“博士”或“太傅”,封为“冀县侯”,但每次都坚决不服从组织安排。而他的继任天师们也因此遭遇皇帝头疼的问题——屡召不就,你下你的诏,我修我的道。

惧怕皇帝骚扰 隐居山林 也许是怕皇帝继续骚扰,张道陵干脆直接跑路走人,从淮河进入鄱阳湖,然后溯流信江进入贵溪云锦山。在云锦山,他炼起了“九天神丹”,三年后“丹成龙虎现”,于是云锦山改名为龙虎山。此时60岁以上但吃仙丹返老还童,如30岁的人,更广传以符水治病。

周游名山大川并非盲目的自助旅游,而是寻仙访道,为日后的创教打基础。在顺帝年间,他已过90而立,但这时却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进入巴蜀去开创他的 道教王国。

在巴蜀传道期间,与部分西南夷首领既斗争又团结,以符箓消灾显神秘。他创立了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大乘真宗,由其子孙世袭相传。这种宗教以老子为最尊敬之圣者,以追求长生不老和成仙为最高境界。事实上,没有让崇拜他的百姓失望,每一次往阳山治妖,都能用符文驱散邪恶,用箓记录诸天官名号,以此作为个人修身立业的手段和证书,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盘法术体系,即著称于世的小有灵通法门和变幻无穷符籙法则,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自然力量,让众生得益,使自己更加接近神圣境界。这便是古籍记载中的智慧高峰:何须千军万马,只需心存善念,便可驯服四方世界;何须千言万语,只需心怀慈悲,便可化解深仇大恨。这正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深刻理解,以及对宇宙生命奥秘的一种探索欲望,无论是在战乱频仍还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这种精神总能引导人们找到希望与安宁,并且不断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