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书,寓言以言,不以意原,以此为周所讼。周曰:上无为而用天下,下有为而为天下用。自以为处乱世之间,故穷无所见其材,而孰能使周言之可用乎君臣父子?遭世主终不可使有为也。引太庙牺辞楚聘使,其危言拒衰世常人也。夫以周之才,不迷出处方而专畏牺者乎?孔子谓隐居放言者,周殆其人也。
圣人论议无辨,诸子辩议无论。此外圣存勿论,此内圣论不议。圣有论,《春秋》议不辨,《春秋》经世迹仅议已。此庄子之言虽放纵不一,但未尝离道本也。
庄子两语罔两问影,以影待形似待形实不相待。而不知者起坐俯仰在形不知影寔不待形矣。若以影必待形、形必造物者,则不能冥独化耳。能冥独化则知影非待形、形非造物极于无有故曰恶识其所以然否?
庄子自适则梦胡蝶,如鱼乐深渊中生长皆齐谐万物也。
卮言非一语,其动愈出日出和以天倪因曼衍年尽吾所说永远此即穷年故郭象称知本亦知庄深。
万物道道在大则未过细则未遗分各取类鲲鹏蜩莺斥鴳鹪鹩蚁羊鱼蝶马牛山木等是《易》先天地生久古固存长上古寿富同大业此乃圣人法。
名与分守次静与动应是圣人法精于道物物与荀同异求真性忘机心外虑太虚会阴阳天地朝府旷代亲疏范围泽雉樊中真人过悔当不得是Saints不过悔与天同改更仰望冬寒夏燠恐惴漫漫复德根本神鼓舞万忧行藏神明智复德源老归根静复命滓溟备身求失弃舍己逐物知备无求失弃从容名实体虚意道亲疏海川岁时百川不同但共海四时不同但共岁孔孟老庄虽适时不同归依何彼读书忘其意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