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道教神仙世界中有一个极为著名的人物,那就是安期先生。据传,他是道教前身之一的方仙道的实际开创者,得到了太丹之道和三元之法,因此羽化登仙,驾鹤仙游。在玄洲三玄宫,被奉为上清八真之一。
他的故事从战国时期开始,当时齐威王、齐宣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是他的铁杆粉丝。历史上,从蓬莱过海的八仙论起来,还都是他的后生晚辈。安期先生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又名安其生或安期公,被尊称为安丘先生、千岁翁。
他修炼于日照天台山,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在东晋葛洪的《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记载了与安期先生相遇的情形。当年的嵇康不仅精通笛和琴,更是一个追求黄老之术的人。他曾经游历天台山,欣赏东海日出,并寻访太公故地和圣人的足迹。
文高明见到的景象,无疑更加壮观。他描述了琅琊一带的风光,以及那里的河上公石屋尚存、坐痕犹存的情景。这片土地,不仅是日照状元张行简所记录的地方,也是河上公等人悟道授徒的地方,是黄老成仙之乡。
秦始皇在一次东巡时,与他会面并请教,对此事感到非常感激。但当秦始皇离去后,他留下一封书信及一双赤玉舄,一直到数年后才被秦始皇再次发现,并派遣使者前往寻找,但最终未能成功。而汉武帝也曾多次东巡至此地,以求见到他,而李少君更直接访问了他,他竟然以食枣大如瓜来示人,使汉武帝相信他确实存在于蓬莱山中。
除了这些显赫人物,还有许多诗人对他的赞颂,如唐诗仙李白数次提及,在诗歌中赞美他的英姿飒爽,如“终留赤玉履,东上蓬莱路”、“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宋陆游也有关于他的诗句:“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表达了一种向往和敬仰的心情。而清朝方文亦有咏其诗:“送我安期枣似瓜”。
然而,与世人的认识不同的是,除了是一位隐逸生活的小人物外,他还是黄老之学的一位传播者,有自己的理想和经纬之才。所以当他拒绝项羽封爵而选择隐退,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与那个时代法家的统治格局有关,而非单纯因为个人志愿。而苏轼在《安期生》一诗中也这样描绘了这位古代智者的形象:“平日交蒯通.尝干重瞳子.”
尽管如此,由于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即便如此,他留下的影响依旧深远。在历史长河里,每一次回顾都让人们对这个名字充满敬意,因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一份宝贵财富——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系,这一点可以说是由盖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是这一思想体系得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成功应用的一个重要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