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篇 尹志华

尹志华

老子的《道德经》以“道”为核心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最初,“道”指我们走的路,后来扩展至自然与人事遵循的路径(规律),形成了天道、人道之说。老子将“道”提升为哲学范畴,含义丰富,宇宙本原、万物存在根据、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应遵循的规律等。

自老子赋予“道”高位以来,它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概念之一。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乃至普通百姓,从《道德经》汲取智慧。一部《道德经》,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有杨朱、列子和庄子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形成了道家学派。在齐国稷下学宫,一大批学者聚集,他们结合老子与黄帝,将其塑造成形象。

《道德经》是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没有哪个没有读过,没有不受到启迪。这部书对文学艺术也有影响。受自然崇尚之思魏晋南北朝文坛盛行田园诗山水诗,以纯洁自然对立混浊社会,在诗中赞扬返归自然忘情物外生活,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记。

关于音乐绘画论述则分别寄寓最高意境,如白居易琵琶行描述终曲无声胜有声;清代画家笪重光提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对传统建筑艺术也产生影响,以“师法自然”的理念建造高阁峰回路转设亭临水为榭僻静处造馆等,使人们在有限空间感受无限情趣。

养生方法也有密切关系,如少私寡欲柔弱不争知止知足主张成为静功养生的指导原则,而太极拳则深受柔弱胜刚强思想影响。

此外,《 道德经》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流传,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智慧明珠。近代许多外国哲学家科学家企业家都对老子的思想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如海德格尔物理学家卡普拉美国诺贝尔奖得主日本汤川秀树爱因斯坦等人的著作中均有引用或讨论。此外,还有人认为它提供了最完美的生态智慧,对于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却疏离于自然的人类状况提出了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