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与道教三经典的社会传承再考

周智虚再考《周易参同契》与道教三经典的社会传承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深入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传承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探讨。文章将聚焦于下篇提出三个疑问,并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考察,重新审视《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传承体系。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

在道教丹功领域,《周易参同契》被誉为“万古丹经王”,与《悟真篇》并称“双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无不将其置于崇高地位,后世多个派别通过作注的手段,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但由于文献材料稀少,对此书的研究仍有很多待挖掘。尤其是在关于《周易参同契》的作者身份,更存在多种版本和说法,每种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答案,我们希望我们的探讨能越来越接近真相。

史料梳理

(1)彭晓注本

彭晓注本序中引述了《神仙传》,记载魏伯阳是一位会稽上虞的人,他修行潜默,养志虚无,以博瞻文词著称。每当看到朝廷之事,就如看秕糠一样不屑一顾。他得到了《古文龙虎经》,并从中获得妙旨,便约定用 《 周易 》撰写了三篇,即创作了 《 参 同 契 》。

(2)阴长生注本

阴长生注本序则提到,由徐真人所创造的是名为 《 龙 虎 上 经 》 的原版,然后由魏伯阳改编为 《 参 同 契 》。最后由淳于叔通补充完成,这一流程使得这部作品流布至今。

(3)容字号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注本则提供了一条不同的作者传承链条,即凌阳子先以崆峒山教授徐从事,再由徐从事教授淳于君,最终淳于君根据卦象完成了下两卷。此外,还提到淳于君撰写了上下二卷作为补充。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版本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旁证,如曾慥、刘知古、葛洪等人的说法,他们均提供了一些独特而重要的信息。不过,在解读这些旁证时,我们需要谨慎,因为它们往往基于更早期或更有限定的知识背景。

前人结论

汪启明先生就曾对此书进行过详细考证,他认为所有史料均指向一个结论:五代以前三家注统一认为魏伯阳是最早著者;宋以后的材料则大多后出,不可作为最重要证据。在他看来,只有对“会稽”这一地名做出准确界定才能确定魏真人的籍贯是否为齐国,而他认为该地应指郐国,因此魏伯阳即居齐鲁之间。这一点也得到孟乃昌和萧汉明等学者的认可。但我们认为仅凭这一点就断定魏真人的籍贯和作品来源可能还不足够全面,因此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线索,以求找到一个更加合理且符合历史实际的情况下的答案。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重新审视《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传承问题,并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新的发现与思考,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期待能够激发更多学者的兴趣,从而共同推进这个领域的发展。(图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