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为夫妻。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她以精通灸法而闻名,被誉为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鲍姑自幼接触道教知识,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与丈夫葛洪共同生活在广东罗浮山,两人都对炼丹术和医术有深入研究。葛洪是当时的科学家,他曾从郑隐学习,又拜鲍靓为师,学得丹术。他们共同编写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抱朴子》、《肘后救卒方》等书籍。
鲍姑以其独到的艾线灸法治疗赘瘤、赘疣等疾病,疗效显著。在她的手中,每一根红脚艾都能成为治疗疾病的利器。她不仅擅长治疗,还能够使患者美容养颜,因此人们尊称她为“鲍仙姑”。
尽管没有留下专门的医书,但她的经验和技艺被认为融入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这本书中的针灸医方达到了109条,其中90余条涉及到灸法,这可能说明她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至今,在广州三元宫内仍有记载着鲍姑当年使用过的人体穴位图,以及关于她的传说和故事。她的足迹遍布南海县、番禺县、广州市、惠州市、惠阳县、博罗县以及罗浮山周围地区,她行医采药,不畏艰险,以救百姓之命。此外,《西华仙箓》还记录了一段萍花溪老姥采萍时遇到的一次奇遇,当时老姥回答:“我叫鮑姑。”显示了鮑姑那样的女子即便身处封建社会,也能独立行走于世间,不受束缚。
随着时间流逝,鮑姑的事迹逐渐被遗忘,但她的名字依旧与智慧和慈悲相连。在一些地方志或通史中,她被描绘成仙人般的人物,而那些她用来进行针灸治疗的地方,则被称作“神地”。鮑后的传奇也因此继续传唱,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心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