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对道教感兴趣,都是出自于道教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某一项内容,或是传统且精美的服饰,或是悠扬而琳琅的韵腔,或是道教神仙令人向往的逍遥,或是道教祖师文治武功的典范,或是通神而显圣的幽玄,或是佑民而济灵的符箓,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彰显出了道教的精彩,也是最能吸引人们兴趣的方向,但笔者却以为,虽然我们因此而入道,但如此内容也只不过是我们修行的一种法门和梯航,它是一种技,其究竟应该如何用以及如何才能用好,关键在于背后使用这种术法的人,以及他身上的道行。因此,我们虽然着眼于技法,却要落脚在道上。
技法,终究于根底上不过是我求道和彰显我自己的手段罢了。在探讨为什么要修仙时,我们其实是在探讨我们的修仙本质是什么。在这个议题上,“为什么要修”和“到底在修什么”,其实是不分离的事实。如果言称“仙人”,那么毫无疑问就在“天地之间”。得天地,又是我一生的原因、方法与途径,更是我一生的目的所在。
所不同的,只不过我对于“天地”的理解存在偏差:刚接触时,我会认为各种技巧上的表现就是“天地”,实则这些内容不过是我追寻大自然真理的大门,是为我的部分。但不离,不可分割,这些都只是表象,而真正重要的是去发现其中蕴藏着更深奥的事物。我通过学习、思考,最终希望能够让自己的言行出自自然,让我的修行合乎自然。这便是一个循环,从浅入深,从形式到精髓,从不断探索到不断验证。
待到学业三五之后,我或许会渐渐意识到,在术后的背后,还蕴藏着更加深奥的事物。我将继续从中探幽,从实践中验证,以期能够让我的言行出自自然,让我的修行合乎自然。而那些既有智慧又有经验的人,他们甚至会发现,无论是在语言还是行为中,都可以找到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使他们能够立足于这个统一的大自然,而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间世界。如何用所学所悟来应世与应事,则成为这一阶段必须证悟到的果。
再过几十年,当我年至耄耋,此时再去谈关于这条路,那将不再像曾经孜孜以求那样,对此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谈。此时,我或许才明白,一生所求的大千世界,其实一直就在自己身边,就像是关尹子祖师说的:“求水的人就好像去看看江河湖海水,看遍天下水才以为了解水;但真正得到了水的人,他却知道自己身上的眼泪、唾液、津液等等,都是一样东西。”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千世界即在地。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认识自己,最终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我”。这就是那位阿姨提出的问题答案:为了找回并守护住那个“我”,并且持续完善它,使它与大千世界相通,与宇宙生命保持平衡。这,便是一个人的完整之旅。一旦真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便可以算作达到了一定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