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语言传承的断代与拯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调查 作者:陈廷亮 黄天勤 罗展翅 彭英子 信息来源:湘西民族网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是其最鲜明的民族特征之一。因为语言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还是一个民族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文符码。正如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所说: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则更为直接地指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不能舍弃的,那就是它的语言。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它的灵魂之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能完整地铸刻下来,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物性,若不从语言入手势必会徒劳无功。” 雅各·格林在《德语史》中说到:“有一种比骨骸、武器、墓穴更为生动的东西可以证明民族的历史 ,那就是他们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精神的充分呼吸 , 哪里存在着语言的声响或者保存语言的碑铭, 哪里关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同邻族关系当中一切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消失。”可见,一种民族语言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呼吸)”和“灵魂”。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族语言一旦消亡,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到了消失的边缘了。因此,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民族语言应当竭尽全力去保护它,尽量不让其消失或延缓其消失。 土家族语言已经被许多语言研究学者列为了深度濒危语言,“其特点主要是语言活力处于逐渐衰退之中 , 濒临消亡。其衰退不仅表现在语言使用人口大幅度下降、使用范围大面积缩小、使用频率急速降低、母语传承断代等方面;而且在语言本体状态上受转用语的严重影响 ,向转用语靠拢和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固有的基本特点。这是濒危语言的类型学特征。” 土家族语言的日趋濒危也引起了湘西自治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由湘西州民委牵头,州教育局、州文化局等配合,分别选取龙山县靛房镇的坡脚小学、靛房镇中学、靛房镇中心完小、他砂乡中心完小和永顺县对山乡初级中学等5所中小学作为土家族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并于2008年下学期列入教学计划,正式实施。经过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究竟效果如何呢?为此,笔者于2009年9月26——30日在龙山、永顺两县民族局领导的陪同下,对上述土家族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学校进行了短期调查,并引发一些思考,特撰成此文。 一、土家语传承的断代与濒危现状 土家族是一个世居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的少数民族,土家族由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时的524755人发展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时的8028133人,36年间土家族人口增加了7503378人(见表1)。从1964年到1990年,土家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都在9%以上,远远超过同期的汉族年均增长率,即使从1990年至2000年,土家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也都在4%以上(见表二)。当然,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不可能用自然增长来解释,而是要从社会增长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土家族民族成分恢复”去解释。 表一: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土家族人口 单位:人 人口普查时 间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土 家 族 人 口 无 524755 2836814 5725049 8028133 表二:土家族人口年均增长与汉族人口年均增长对照表 单位:%(6) 民族 1964—1982年 1982-1990年 1990-2000年 汉族 2.0 1.29 1.03 土家族 9.8 9.13 4.02 而与土家族人口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土家语使用人口的不断减少。据徐世旋研究,土家语在1900年有40万人使用,1950年降至20万人,2003年更降至6.5万人。而张军先生确认如今土家语的使用人口不会超过5万人。 尽管这些统计都不是很精确,但土家语使用人口的锐减确是不争的事实。如今确实在湖北、重庆、贵州的土家族社群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土家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了,作为常交际工具的土家语目前仅保存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泸溪五县(见表三)。而就是在这几个县,据张军先生推算,2005年土家语使用人口也只有46267人,仅占土家族总人口的0.58%,而且“保靖仙仁乡、永顺和平乡双凤村、龙山靛房乡、坡脚乡,这些都是目前土家语保留最好的几个乡…… 在土家人口中, 20 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转用汉语了。这说明 80 年代后新出生的人口对土家语使用人口数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同时,也说明了土家语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代。因此,如何拯救土家族语言传承的断代和延缓土家语的消亡也已成为土家族研究学者尤其是老一辈土家族学者十分忧虑和关注的问题,2008年,湘西土家族苗族族自治州第一任副州长田荆贵先生(80岁)和著名土家语研究专家、吉首大学文学院退休副教授叶德书先生向湘西自治州委、州递交了《关于紧急抢救、保护土家语的建议》,随后,湘西州州长叶红专,州委、州委宣传部长、副州长陈潇,副州长贾祖霞等在《建议》上都作出批示,从而使得拯救土家族语言的行动在湘西自治州得以顺利开展起来。 表三:湘西州诸县20世纪80年代土家语使用人口推算表 单位:人 县(市) 土家族人口(1982年) 使用人口(1982年) 土家族人口(1964年) 使用人口(1964年) 龙山 182125 80135 117563 51727 永顺 218406 96097 123042 54138 保靖 125195 55085 82514 36306 古丈 33605 14786 19046 8380 花垣 7798 3431 4255 1872 泸溪 7749 3409 4090 1800 总计 574878 252943 350510 154223 二、湘西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实施状况 其实,土家族语言的濒危与传承危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引起了土家族学者的忧虑和高度关注。1984年,吉首大学中文系彭秀模、叶德书两位教授以龙山苗市土家语音为标准音点,以土家语的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创制了《土家语拼音方案》(草案)。随后,叶德书先生根据这个方案编写了《土家语课本》(一、二册),并且在湘西州政府、州民委的支持下,叶先生于1986年开始亲自在龙山县坡脚乡(现属靛房镇)民族中心完小主持“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随后扩大到邻近的他砂和靛房乡,实验班级也由最初的3个班级90名学生发展到10个班级280多名学生,实验教师也由2人增加到12人。这项实验前后坚持了数年,效果十分显著。可惜的是,这项实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延续下去。 近年来,面对土家语语言活力的急剧衰退和濒危程度的日趋加深,田荆贵、叶德书等一批土家族学者不断“上书”,要求紧急抢救和保护土家语,学者们的不断呼吁也终于得到了湘西州委、州政府的重视,2008年,在湘西自治州委、州领导下,由湘西州民委牵头、州教育局、州文化局、州旅游局等配合,在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聚居的龙山、永顺等县开展土家语双语双文教学试点。 (一)土家语双语双文教学试点的选取。按照州政办【2007】19号文件“关于转发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州政府对州民委目标考核的要求,经州民委和州教育局教科院认真研究并充分征求土家族学者的意见后,确定选取土家语保存相对较好的龙山县靛房镇、他砂乡、永顺县对山乡等地的中小学作为土家语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学校(见表四),并以州族字【2008】8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全州双语双文教学试点方案》的通知。 表四:湘西自治州土家语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基本情况表 县(市)名 称 开办学校(所) 办班情况 学生人数 授课教师(人) 备注 计划(个) 08年下期办班(个) 09年上期办班(个) 08年 下期(人 ) 09年上期(人) 龙山县 他砂中心完小 2 2 1 73 65 周孝超 两班合一 龙山县 靛房镇中学 1 1 1 60 42 向 琼 龙山县 靛房镇中心完小 2 2 4 138 250 王海英 龙山县 靛房镇坡脚小学 2 2 2 91 93 刘应光 三年级37人,四年级56人 永顺县 对山乡初级中学 3 3 3 146 150 谌录刚(初一) 彭满秀(二年级) 彭武飞(三年级 初一年级53人,二年级42人,三年级55人 合计 5所 10 10 11 508 600 7个 为何选取上述学校作为土家语教学试点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 (1)上述5所学校所在的乡镇市目前湘西州乃至全国土家语保存相对最好的地区,有较好的母语语言环境。如龙山县靛房镇,2003年,椐当时的坡脚乡文化站统计,该镇的万龙和石堤村两个村(共计155户)60岁以上的老人有97人,其中93人会说流利的土家语,只有4位从外乡嫁来的女性不会说土家语;40——59岁134人,其中有120人会说土家语;20——39岁206人,其中有143人会说土家语;10——19岁100人,其中有30人会说土家语;1——9岁儿童103人,其中也有7人会说土家语。笔者在坡脚小学调查时发现,该校12名教师中除了1名来自湖南省永州市的青年教师外,其余11名教师在办公室全是用土家语进行交流而这位永州籍的青年教师也在积极学习土家语。他砂乡中心完小土家语教学试点班的65名同学中也还有半数同学从小就讲土家语。只有永顺县对山初级中学试点班的150名同学和认可老师都不会土家语。 (2)上述5所学校除了对山乡初级中学外,其他4所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过“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有较好的教学实践基础。 (二)师资培训与教材编写。为了确保土家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湘西州民委与田荆贵、叶德书等土家语专家一起从各试点学校现任教师中挑选了9名基本熟悉土家族语言、有双语教学热情的教师,于2008年8月和2009年8月分别在吉首大学文学院和龙山县靛房镇坡脚小学进行了两期土家语文教师培训班。通过培训,受训老师不仅加深了对土家语传承教学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系统了解了教学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别是系统地学习了土家语教材,为实施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解决土家语教学的教材问题,土家语研究专家叶德书先生不顾自己年逾七旬且体弱多病,对原来编写的《土家语课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补充,于2007年完成了《土家·汉双语读本》的编写任务, 2008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经专家审定,作为土家语教学试点教材。同时,他还与笔者一起为土家语教学试点制定了《土家语保护基地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实施方案(传承型、接龙型)》和《土家·汉双语教学测评标准》,湘西州民委还以州族字【2008】11号文件形式下发至龙山、永顺教育局、文化局,各试点学校及州直有关单位。有的教学试点学校还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校实际编写了教材,如龙山县靛房小学就根据本校土家语教学实际,结合叶德书的《土家·汉双语读本》,编写了《土家·汉双语双文读本》,使效果也很好。 (三)教学实施情况。从表四可以出,目前已在龙山县的他砂中心完小、靛房镇中学、靛房中心完小、靛房坡脚小学和永顺县的对山乡初级中学等5所中小学开展了土家语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州民委最初计划10个班级,2009年试点班级增加到2009年11个,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人数也由当初的508人增加到600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上述5所学校都已经将土家语教学列入到了教学计划表中,每个学校基本都安排了周一或周二学时。每个班级都安排有专任授课教师,任课教师都写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完整的教案、讲稿。其中靛房镇中学的向琼老师还采用了所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教学效果很好。坡脚小学的刘应光老师和他砂中心完小的周孝超老师、靛房镇中学的向琼老师整堂课举例、讲解全部用土家语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能举一反三,如刘应光老师在讲“puftur(斑鸠)”一词时(图4),首先要学生用土家语描绘斑鸠的颜色,全班就有12名同学同时举手回答,随后,刘老师又生动地讲述了土家族民间根据斑鸠的叫声流传的《Goxgox——kuv》的民间故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靛房镇中心完小的王海英老师在备“各部位土家语“一课时,利用自己在中等师范学校学习到得绘画技能,将各部位画在黑板上;讲授时,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眼睛”、“鼻子”、“嘴巴”、“手”、“脚”等土家语称呼,充分利用年轻女教师独特的亲和力,在课堂上用手指向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学生争先快速回答出了“lof bux(眼睛)”、“enxqiv(鼻子)”、“zafqix(嘴巴)”等土家语名称(图5)。靛房镇中学的向琼老师在讲授土家语拼音方案中的德声母“d”时(图6),不但结合同学们熟悉的“dongrdongrkuix(咚咚喹——土家族儿童吹管乐器)组词,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播放了土家族“咚咚喹”的吹奏音乐,这样,既传授了土家语,又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土家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三、湘西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存在的问题 湘西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在湘西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湘西州民委、湘西州教委及龙山、永顺等县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已于2008年下学期开始在各教学试点顺利开展起来了。一年来,各教学点也在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从笔者到各教学点现场听取的汇报和听课情况看,总体效果是不错的。湘西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的施行,对于抢救和传承土家族语言文化、避免土家族语言传承的断代、延缓土家族语言的消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湘西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现存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认识误区与语言态度。对于是否应该开展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是否有必要传承土家语问题上,部分群众甚至少数领导干部都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讲土家语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就连一位州政府领导也曾私下发牢骚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人家都拼命学英语了,你们还要传承土家语,还要政府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值得吗?”这就是典型的对待土家语传承教学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而就是在土家语留存区,当地群众对自己母语的语言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所谓语言态度,就是“在双语和多语包括双方言和多方言社会中, 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 据熊英女士2004年对龙山县坡脚乡(现属靛房镇)村民的母语语言态度的抽样调查统计:“35.5%的人认为土家语有用 ,却只有 28.8%的人认为土家语体面;而60. 1%的人认为汉语有用 , 69.1%的人认为汉语体面。由此看来 ,大多数土家人对汉语的实用价值评价和主观感情均高于对母语。一半以上的农民、一半的干部、30.0%的教师、17.4%的学生认为土家语有用。 根据调查 ,这里的农民是相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 ,他们很大一部分都是文盲。干部和教师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也就是说 ,在这个土家族聚区居 ,农民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是土家语最后的使用者和维护者 ,而村、乡干部需要经常与村民打交道 ,需要使用土家语。而年青一代的学生,母语意识就比较淡薄。……农民对土家语的感情相对较浓 ,年青一代对土家语已相当淡薄;对母语感情程度跟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小越淡薄,这对土家语的保存和传承带来巨大的威胁。”笔者在与居住在坡脚小学附近的村民交谈时,当问及他们对小学教土家语时什么看法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在加重学生的负担,何况土家语学得再好,升学也没有加分、当兵、参加工作也都没有照顾,学了也没多大用处。这样对待母语的语言态度无疑使本来就已经迅速衰退的土家语的传承和正在开展的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面临巨大的威胁和严峻的挑战。 (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实施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严重缺乏,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5所学校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的11个班级只有7名教师,平均1各班没有一名教师,其中靛房小学4个试点班共计250名学生只配备了1名教师;坡脚小学两个试点班93名学生也只有1名教师,而且这7名教师都还不是土家语教学的专任教师,都还兼有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因此,一旦这名老师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上课,就只有停课。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7名教师中,只有刘应光、周孝超、向琼3位老师能够熟练地用土家语组织教学,而其余的4位老师本身自己也不会说土家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 (2)学生对土家语的接受程度不同,也影响了教学进度。其中,坡脚小学、他砂中心完小土家语试点班学生中,有近半数同学入学前就会讲土家语;靛房镇中心完小、镇中学的土家语试点班学生中,也有近1/3同学从小就会讲土家语。因此这些试点班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用土家语回答提问,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而笔者在对山乡初级中学的土家语试点班(初一年级)听课时,发现该班53名同学无一人会说土家语,加上任课教师也不会讲土家语,因此,在组织教学时也只能“照本宣科”,一节课就学了3个土家语词组“kev qir bax(青蛙)”、“hav lier(狗)”、“lif bux ngav(割谷子)”,结果在巩固新课时老师问“lif bux ngav”词组中哪个是“谷子”,哪个是动词“割”?却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上来。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3)教材中存在的问题。目前5所学校都是规定使用的叶德书先生编写的《土家·汉双语读本》作为教材。无可否认,叶先生为编写这部教材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为此,他对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土家语课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补充,这本《土家·汉双语读本》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一本土家语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土家语声调问题,因为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时先学了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阴)/(阳)∨(上)\(去),进入试点班后学习土家语拼音方案时,虽然土家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也都是4个声调,但教材中却是用“x(高平)、r(低降)、v(高降)、f(中升)”来作为土家语的调号,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将二者混淆。笔者在他砂中心完小和对山初级在中学听课时就发现,老师一节课用了将近一半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土家语的4个声调,但最后老师让学生读的时候,还是有许多同学将其余汉语的4个声调混淆在一起。而靛房镇小学干脆就用汉语拼音的声调来标注土家语的声调。 此外,教材中设计的“Afeix mor lir(学着说)”或“Tur bav bor sarlir(看图说话)”对于从小讲土家语的同学来说毫不费力,但对于入学前不会说土家语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天书”。这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叶德书先生在主持“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时,当时实验的对象是会说土家语却不会说汉语的学生,是属于“接龙型”教学,如今实施的“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却实际上已经是为抢救和保护土家语而进行的“传承型”教学了。 (三)教学经费短缺问题。办教育不同于办企业,教育需要政府资金投入,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举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更是如此,为此,州委、州政府2008年投入了18万元用于湘西自治州的“双语文教学试点”专项经费,其中土家语、苗语文教学经费各8万元,协调、检查考评经费2万元。就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的专项经费开支看,除去购买教材(36750元)、师资培训(32943元)、教学检查、打印材料、召开协调会等(11924元)之外,下拨到各试点学校每个班只有2000元,这对于各试点学校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笔者在调查时,有些任课老师反映按规定应发给他们每人每学期600元的双语教师补贴都还没有兑现,更不用说添置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了。在坡脚小学、他砂中心完小,笔者发现学校老师的备课工作室里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教室的墙面已经斑驳陆离,地面坑洼不平,课桌“缺胳膊少腿”。我们民族那些执着的教师和淳朴的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顽强地传承着日趋濒危民族语言,守护着民族的精神家园。 四、建议与对策 语言的传承是一种语言生命的延续 ,也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一种文明的传承与积淀。如果一种语言不再被传承 , 这种语言的生命也将终止。戴庆夏先生认为:“语言使用的历时运作 , 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传承。语言传承有两条途径:一是家庭传承,即由父母向下一代传授母语;二是社交传承,即儿童从社会交际中学会母语。”而我们认为,目前土家语在家庭传承和社交传承的空间和范围越来越小的境况下,学校传承(即在学校开设土家语教学课程)也不失为一种保护民族濒危语言、延缓其消亡速度的有益尝试。因此,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实施的“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对于拯救土家语传承的断代和消亡的重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这项试点工作才刚刚开始,必然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引发出一些思考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走出认识误区,端正语言态度。如前所述,由于少数人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对土家语传承教育的认识误区,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而当地土家族群众对自己民族母语行将消亡所持的“冷漠“态度则更为可怕。因此,我们必须把抢救、保护和传承土家族语言,开展土家语传承教学置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延续民族血脉的认识高度,要让广大的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土家族语言是土家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民族成员之间交流、沟通乃至进行文化创造的桥梁与工具,也是土家民族识别和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还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也要依靠着语言,土家族语言的消失表示着土家民族的特征的减弱甚至消失。如果真正到了土家语在湘西最后一块留存区都消失的那一天,那么“神秘湘西”也就不再神秘,“魅力湘西”也就失去了魅力,原生态土家族文化也就不再是原生态了,土家文化的内涵也就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堆文化的“躯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认识误区,端正语言态度。 (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土家语传承教育的良好氛围。虽然 “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得到了湘西州委、州的大力支持,并明确由湘西州民委牵头,州委宣传部、州教育局、州文化局、州旅游局、州人事局、州财政局、州广电局等相关单位配合实施。但目前基本上还是湘西州民委在“唱独角戏”,州教育局也这只是同意将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列入试点学校的教学计划,其他相关单位基本还是“坐壁上观”。这样就大大影响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笔者建议尽快由湘西州组织成立“抢救、保护、传承土家语·苗语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州长任组长,州民委主任任副主任,州委宣传部、州教育局、州文化局、州旅游局、州人事局、州财政局、州广电局等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在州民委设立办公室,由州民委分管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家语·苗语文教学试点工作,相关县(市)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真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精心组织、抓好各个教学关键环节。土家语进入学校的课堂教学,一方面需要遵循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注意其特殊性。 (1)培养一支熟悉土家族语言、热心民族语言教学、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因此,针对目前土家语教学师资队伍缺乏、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的情况,应该尽快出台《土家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对土家语教学师资队伍的选拔标准、培训措施、考核标准、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出规定,认真挑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热爱土家语教学的教师,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为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学校提供和储备足够的师资力量。 (2)做好土家语传承教学对象(学生)的选拨工作。开展“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抢救、保护和传承土家语,解决土家语传承的断代问题,因此,各试点学校首先要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土家语传承的学习,同时,做好学生的“摸底”工作,掌握在校学生中对土家语的熟悉和使用程度,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着重挑选有一定土家语基础、热爱土家族语言文化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级,并通过这些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以带动其他同学学习土家语的兴趣。(3)根据教学实际,完善、修订教材。由于土家语教学还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教材的编写难度很大,现用的教材基本是叶德书先生独立编写完成的,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应该根据一年来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专门召开由土家语研究专家和试点学校任课老师共同参加的土家语教材修订研讨会,充分征求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的意见,然后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使教材更符合试点学校的教学需要,也便于在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推广中使用。 (四)加大资金投入,以解决土家语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如前所述,湘西州政府于2008年虽然下拨了18万元用于湘西自治州的“双语文教学试点”专项经费,但除去协调、检查考评经费、购买教材、师资培训、教学检查、打印材料等之外,加上两个民族语言教学经费平均分配,真正下拨到各试点学校每个班只有2000元,这对于各试点学校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建议州政府财政在每年安排18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50万元,这样,土家语和苗语教学经费可以各分配到34万元,用于教材修订编印、师资培训、开展教研活动、购置教学设备和教师的补助、奖金及工作经费,加上要求开展土家语教学试点工作的县(市)加大资金投入,就可以基本满足土家语教学试点学校的经费需求,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土家语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五)制定特殊政策,鼓励学习传承民族语言。针对土家语(也包括苗语)日益濒危和面临传承断代的现状,湘西自治州、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如制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苗语保护与传承条例》,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土家语、苗语的保护与传承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小学校土家语、苗语的传承教学力度,在州内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以及公务员招考时对懂得土家语、苗语的考生给予适当加分的优惠政策,在对民族干部的提拔任用时也对懂得民族语言的干部给予优先任用。等等。 (六)“点”“面”结合,注重推广。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实施“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的5所学校已经积累了土家语传承教学的丰富经验。实践证明,在土家语日益濒危的今天,采用学校传承也是一种解决母语传承断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试点的基础上,实行“点”“面”结合,进行推广。因为就湘西州而言,除了上述实施土家语教学试点的龙山、永顺两县外,古丈、保靖、泸溪等县境内的部分土家山寨也都还在使用土家语,尤其是泸溪县潭溪镇的部分村寨还保留着土家语的“南部方言”,已成为民族语言的“活化石”。此外,还可以考虑与鄂、渝、黔边土家族聚居地区政府部门协调,推广土家语传承教学, 因为在鄂、渝、黔边土家族聚居地区土家语已经完全消失了,仅留存一些土家语的地名和个别词汇。因此,学习土家族语言,保护和传承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文化,也是湘鄂渝黔边800余万土家族人民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