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智虚【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探讨《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传承问题,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梳理和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结论。本文将重点考察《参同契》下篇中的三个疑问,并据此重新评估《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传承体系。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
《周易参同契》,又称“万古丹经王”,是道教内丹术中的一部重要典籍,与《悟真篇》并称“双壁”。它在道教界享有极高的地位,被后世多次注释和阐发。然而,由于文献记载有限,对其研究仍有不少未解之谜,特别是关于其作者的身份和传承线索。
历史上的文献记录显示,《周易参同契》的作者及其传承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彭晓注本认为魏伯阳真人为书作者,其后徐从事、淳于叔通相继受命,而阴长生注本则将徐从事与魏伯阳、淳于叔通三人均视为创作者的可能性。而容字号无名氏注本则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线索,即凌阳子向徐从事转授,然后由徐从事再传给淳于君。
除了这些主要的文献记载外,还有一些旁证材料可以参考,如曾慥的玄光说、刘知古的日月玄枢论、葛洪的神仙传以及陶弘景等人的著述,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周易参同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提供了重要信息。
现代学者汪启明先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早期三家注中的所有材料都是合著,而且宋以后的材料不能作为最终确定性证据。他还通过考证魏伯阳真人的地望得出结论,说他应该是齐鲁地区的人,而不是吴越地区的人。但我认为仅凭这个地望就断定其身份可能过于简化,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所有相关史料来推敲这段复杂而迷雾重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