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智虚【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探讨《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传承问题,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三个疑问,以考察其作者传承体系的可行性。文章首先回顾了《参同契》在道教丹学中的地位以及多种注本与作者传承的不同说法,然后详细介绍了彭晓、阴长生、无名氏三家注本中的作者传承情况,以及玄光、刘知古、葛洪等人的旁证材料。最后,总结了前人对于《参同契》作者传承的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 作者传承
在道教内丹修炼领域,《周易参同契》被认为是“万古丹经王”,与《悟真篇》并称为“双壁”,享有极高的地位。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稀缺,对其研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尤以其著作权归属引起广泛争议。本文旨在深入挖掘这一历史秘密,从而揭开关于魏伯阳真人及其弟子徐从事和淳于叔通之间关系的迷雾。
史料梳理
(1) 彭晓注本
彭晓根据《神仙传》,指出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与徐从事和淳于叔通相继授受,其后由淳于叔通将此书流布世间。
(2) 阴长生注本
阴长生则主张徐从事为青州北海人,与魏伯阳及淳于叔通有关联,而 混沌不明的地方如说“乾坤设爻位”、“卦配日月”等部分需要进一步考证。
(3) 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则提出了凌阳子向徐从事转授,再由徐从事向淳于君,并且还涉及到一个疑问,即魏君是否真正参与了这部书的创作。
重要旁证材料
(1) 玄光说
玄光根据曾慥所著《道枢》,推断出魏伯阳改书名为《五相类》,而最终成书则是由淳于叔通完成。
(2) 刘知古说
刘知古引用抱朴子的言论,将魏伯阳的两部作品—— 《五相类》和《参同契》的合称作为二卷,表明这些作品都是由魏伯陽一人所撰写。
(3) 葛洪说
葛洪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五相类》并非最初版本,而是后来改编自更早期的一部作品,但他没有提供具体信息,因此难以判断其准确性。
(4) 陶弘景说
陶弘景提供了一段关于淳于斟(即淳于叔通)的历史背景,这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当时的人物关系网络及其可能对书籍创作产生影响。
(5) 张玄德说的另一条线索来自唐代张玄德,他提到了刘玄穆对魏先生学习火药一年的经历,但由于他之后就早夭,这个线索似乎并不完整或可靠。
其他相关材料
综上所述,本文尝试重新审视各家注释中对于《周易参同契》的各种不同的看法,并通过分析史料进行初步探讨。这项工作虽然尚需进一步深入,但希望能为解决这一千年旧题贡献一份力量。(图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