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始源於黄帝,发扬於老子,成教於张道陵天师,故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距今已有47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帝,一说姓姬,又称轩辕氏,是华夏民族古代领袖中最杰出的一位。相传古代帝王,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他曾居住在涿鹿,与炎帝族打败了九黎族,最终定居中原,为中华民族奠定基础,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老子,以《庄子》、《列仙传》等文献记载,他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或属陈国人。在先秦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先人的思想,将其编纂成《道德经》,这部书成为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经典,并且被后世尊奉为“道”的化身。
张陵,即张道陵,是东汉沛国丰邑人,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他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对《老子二篇》了然于心,便弃官隐居北邙山炼丹修行三年成功炼丹而龙虎见,因而得名龙虎山。他入蜀居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道(又称天师道),尊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并撰写《老子想尔注》阐扬 道教学义至永寿二年升仙去世,被尊封“太师”、“三天扶教师”。
这些智慧之光不仅塑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也渗透到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