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免费:解读魏晋士人的淡泊观
在儒家看来,富贵加身而锦衣玉食是士君子的重要标志吧,而道家则不同。这种不同在庄子身上尤为明显,当楚王派使者礼聘他时,他说了句千古名言:“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这种宁愿“泥中自在”的态度,正是标准的道家风范。
庄子是崇尚淡泊的,但到了魏晋时期,却变得香火鼎盛起来,因为那时的士人们喝酒、吃药之外,纷纷空谈老庄,作为名士风度亦为仕晋之道吧。而风度之最者便是“竹林七贤”了。“竹林七贤”是名士中的名士,但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面对五胡乱华和宗室之争,只能悲叹、恐惧,不得不放浪形骸去酒乡中避难。
虽然也可说是一种无奈,但他们为官总是严重渎职,误国误民。其中做官最大的应该是王戎,他位列三公,做过尚书令,可他却难以“贤”始“贤”终。当初,他父亲王浑死后,故吏赠钱百万,王戎辞而不受,由此显名。
钟会评之:“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以十丈细布贿赂王戎,王戎虽然没有接受,但写信感谢刘肇,为司隶校尉刘毅。尽管晋武帝为王戎开脱道:“戎之为行,不怀私苟得,是正当不欲为异耳。”
然而,这样的行为让清议所鄙,再后来,他身为宰相,却并不把天下大事放在眼里,“与时浮沉,无所匡救。”他把政事委托给僚属,而自己轻身外出游逛,一副独自出行的样子。他巡视田园地产时,以手巾插腰,也不带随从,因此史载王戎“性简要,不治仪望”。
《世说新语》记载俭啮一篇共有九条,其中四条记述的是关于他的事迹。这显示了他的俭省和节约。此外,《晋书》谓他“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使富甲京城。但这并不能证明他的清廉,因为这可能只是为了应对混乱的时代环境。
其实,在那个时代,即使像周镇这样的高级官员,也不能免俗。在暴雨交加的情况下,被迫住进一个狭小破旧的小船上,那个时候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才有人感慨地说:“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了他。而韩豫章遗绢百匹都不接受,最终只剩一匹也不再接受,这样的故事更反映出那些真正保持本心的人们比起那些浮华奢侈的人来说,更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