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朗诵魏晋士人廉洁观的深韵之旅

在《道德经》第二章的启示下,我们重新探索魏晋士人的廉洁观。庄子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之言,展现了他对淡泊明志的追求。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一理想却被空谈老庄、追求名士风度所代替。“竹林七贤”虽是名士中的杰出者,但他们的人生态度与行为往往难以达到真正的廉洁。

王戎曾位至三公,却因渎职和贪婪,被世人鄙视。他性简易,不治仪望,但私自聚敛财富,富甲京城。他的侄女婚事,他只送了一件单衣,以至于还要讨回。此等行径,使人谓之“膏肓之疾”,即使有人认为这是避祸之举,也无法掩盖他的贪吝。

在那个奢侈的时代,即便有清廉之士,如周镇和韩豫章,他们也难逃俗套。在周镇面对暴雨的小破船时,王导见识到了他的清廉;而韩豫章则拒绝过分馈赠,只愿意接受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这两位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真正的人格魅力,与那些浮华无用的名士风度相比,更令人敬仰。

《道德经》提醒我们:“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但魏晋士人们在追求美好与超凡脱俗的同时,却迷失了本心。只有真诚地回归本心,才能真正超脱尘世间的纷扰与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