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雷震心廉洁自守魏晋士人品格铸就

在儒家看来,士君子应以富贵为标志,而道家则有所不同。庄子拒绝楚王的礼聘,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表明了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之心。这种态度正是道家的风范。

到了魏晋时期,士人们空谈老庄,并将这种生活方式作为仕途的一部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名士风度,如“竹林七贤”。然而,他们并非神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五胡乱华和宗室之争发生。在绝望中,他们放纵自己,在酒乡避难,这是一种无奈,但他们在官场上也常常渎职,导致国家和人民遭殃。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做官最大的,他位列三公,但他的行为让人怀疑他的清廉。他曾被赠百万钱财却辞不受,他虽然没有接受刘肇的十丈细布贿赂,但写信感谢,为司隶校尉刘毅开脱。尽管晋武帝为他开脱,但他仍然备受清议所鄙视。

《世说新语》记载了俭啬九条,其中四条涉及王戎的事迹。他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被认为台辅之望不重。他早年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又出钱赎回;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不辍;即使女儿婚事,也只送一件单衣归还。这些举动显示了他的极端吝啬,让人形容他为“膏肓之疾”。

然而,有人认为这是王戎为了避祸于乱世而采取的策略,即使如此,他的人格还是难以定论,因为那个时代的士人很难保持清廉。名士风度需要喝酒和吃药,那些由五种矿石调制而成的“五石散”,费时费力且费钱财,其来源并不全都是清白俸禄。

尽管混浊世界中有人出污泥而不染,《世说新语》中的两个故事展示了这样的人物:周镇在暴雨中露出了清廉,用破船行走后被再次启用;韩豫章虽有遗绢百匹,却坚决不接受,最终只愿意给朋友一匹布。当代人的品格,比起荒唐或浮华,更令人敬仰。

但魏晋士人们迷失本心,在酒和药的诱惑下,他们既想超凡脱俗又追求品评与富贵,这样只能带来矛盾与痛苦,从根本上无法超脱尘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