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南华真经注疏之二十五章亦是为有而不为的智慧宝典

老聪之道,庚桑楚得之,以无为而治。居畏垒山,臣妾皆弃其智仁,仅以素朴自守。三年后大熟,百姓称奇,不知其德何所系。

子曰:“不亦哉?南面而不释然。”庚桑楚闻之,大惊,即辞去。老聪云:“春生秋实,天道已行矣。”故君子以自然为本,不事浮华。

吾闻至人,以简发栉数米炊,无所治为乃济世也。举贤相轧、任知相盗,则民争夺利益,为盗贼百端。不足以厚民,而民心又难安。此乃乱世之源,其弊将及千年。

吾语汝,大乱之本,在于尧舜之问,其末存千世之后。大乱必起于此,最终导致相食。这便是尧舜遗下伪善的风气,让后世不断传承这般弊端。

南荣求学于庚桑楚,对其言听计较甚深,但仍有疑惑。庚桑楚答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如果能虚静三年的时间,便可达此境界。”

南荣对此感到困惑,对庚桑楚说:“我不明白眼与形、耳与形、心与形之间的差别。而盲者不能自见、聋者不能自闻、狂者不能自得,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差异。”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无法解开内心世界的秘密,就像《内篇》中所述,“非唯形骸有聋盲,夫智亦有之。”

最后,庚桑楚告诫南荣说:“不要过度思考,只要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平衡,那么你就能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了。” 南荣接受了这一教导,并感谢庚桑楚教授他如何在这个纷扰世界中保持清醒和宁静的心灵状态。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哲人的智慧,他们提倡的是一种超越物质欲望和社会期望,从而达到内心自由和平衡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今天仍然会寻找并学习这些古代哲理,因为它们对于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混乱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法。